地球是個大牧場
“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這是《詩 · 小雅 · 無羊》章句,把它譯作今人語言:“你的牧人來了,他揹上蓑衣、揹上笠子(竹織的帽),有時還帶備乾糧。”刻畫出牧人形象。
《列子 · 黃帝篇》:“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內,雖虎狼鵰鶚之類,無不柔馴者。”故事説周宣王的牧場有一名工人名梁鴦的,他善於馴養野禽猛獸,在園裏隨便以食物投向牠們,即使是鷙禽猛獸,兇鷹獅虎,都沒有不馴服的。舉凡雄的母的,一律走在前頭,幼的嫩的成群隨後,不同的種類混在一起,從不相鬥相爭。像這樣的一位牧者,宣王擔心將後繼無人,於是派毛丘園去向梁鴦學習。梁鴦説:“我不過是一個很低微的工人,豈有甚麼本領教別人?不過請大王切勿誤會我技不外傳,姑且聽一下我馴養老虎的辦法:舉凡猛獸,倘能依從牠的性格牠就高興,否則,逆了牠性格就惱怒,凡是有血氣的動物都如是,牠們的喜怒不是無因,都是逆牠們的性情而發作。所以餵老虎的時候,不把活的東西給牠,惟恐牠殺死活的東西時而發怒,亦不把完整的東西餵牠,以防牠把東西撕破而發怒,注意牠的饑飽,消除牠的憤怒。老虎並非人類,卻喜歡馴養牠們的人。由於順着牠們的性情,不在牠們面前殺他物,不惹起牠們的殺機。牠們視我們為同類。”“故遊吾園者,不思高林曠澤;寢吾庭者,不願深山幽谷,理所然也。”
牧,本是放牧、飼養解,引申而為管治人民,如牧令,乃古之地方長官;商鞅時有牧司;《國語》説的“牧民”,是管治人民。我忽發奇想,如果地球是一個大牧場,把黑人、白人、黃種、紅種,不分歐亞,強弱,男女老幼,由一個比梁鴦更善牧的人去馴養,不,應説管治,人們肯定不思高林曠澤、深山幽谷,理所然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