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的書展
田中泓
一年一度的春季書展現時在塔石體育館舉行,這是防疫措施放寬後的首次書展。
身為城市、建築發展的觀察者,每次書展,我都去看看有哪些新出版的書籍與城市及建築相關。
近年在書展中,發現增多了一些關於香港街道、建築及其歷史的書籍,尤其是一些透過日常不太奪目的建築設計,道出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及一個時代的關係。
有幾本這類的香港書籍,幾年之間一版再版,洛陽紙貴,反映近年香港社會大眾對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的關注。
在書展中我除了選購書籍,也喜歡在展場“打書釘”,這樣可以短時間內大概了解一些書籍作者的觀點。
今次,我無意之中見到一本探討文化與城市發展的書籍,作者是一位在香港從事文化工作多年的人士。他在二○一九年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到歐洲進行“career break”,修讀一個學位課程,同時藉着遊歷一些城市,探索文化與城市發展的可能性,然後為構建香港城市文化提出建議。
關於“文化”,我們經常在媒體上遇到。但是,甚麼是“文化”?這問題卻少有人去思考或探討。
該書作者參考歐洲學者的主張,認為“文化”是生活的方式;那麼,不同地方出現“文化”差異的原因,作者則認為是由於信仰的不同,信仰影響生活的方式。
當然,我們閱讀一本書,不一定要完全認同作者的觀點,因為作者所提出的觀點並不一定是真理。
尤其是人文學科的觀點,許多時候會隨時代轉變而變化,閱讀不同作者的寫作,可以從不同角度更好思考及理解一個主題,這可能也是為何我們要多閱讀書籍的理由。
有興趣的讀者,今日就趁書展的最後一天,去看看能否遇到引起思考的書籍。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