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馬交石炮台鎮守澳東北
旅客倡串聯博物館遊路線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5月1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馬交石炮台鎮守澳東北



炮台位於馬交石山上


當年建炮台主要為輔助望廈炮台的防禦功能


➡馬交石炮台是澳門唯一以吊橋出入的炮台


    馬交石炮台鎮守澳東北

    澳門素有馬交之稱,相傳澳門還有馬交石,舊稱“馬蛟石”,具體位置有不同說法。現時馬交石泛指一個區域,較為人熟悉的相信是馬交石炮台。

    現時馬交石指的是一個區域,即馬交石山東北斜坡一帶,位於水塘與黑沙環之間,即圓台仔、漁翁街兩邊,並延伸至海邊。

    以吊橋出入炮台

    馬交石山是澳門半島最矮的山崗,山上築有馬交石炮台。馬交石炮台或稱馬蛟炮台、瑪麗亞二世皇后炮台,是澳門唯一以吊橋出入的炮台。昔日炮台放置一門可360度旋轉的大炮,輔助望廈炮台防守澳門半島東北面。

    曾遭美飛機炸毁

    一八五五年為輔助望廈炮台的防禦功能而修建,負責修建的是工程師安東尼奧 · 古雅,炮台位於澳門半島的馬交石山頂,置大炮一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炮台曾遭美國飛機炸毁。

    炮台為一不規則六邊形建築,正門以中世紀式的吊橋連接,進門之後是一條帶拱頂的走廊,兩側有射擊孔,再後有迴廊,設有火藥庫和小水池,炮台北部為一平台,上置大炮。

    直至附近通訊博物館建成,炮台才一併修復。現今炮台內部尚未開放,雖然未能進入炮台,但在公園內可到炮台入口的木吊橋前。觀賞此文化遺跡,並可眺望澳門東端水塘,新口岸一帶及海角遊雲的風景,是景色怡人的觀光好去處。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