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空虛四十餘年
董仲舒說:“臣聞治天下之道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祿以養其德,刑罰以威其惡,故民曉於禮義而耻於犯其上。”所謂“臣聞”,其實是董仲舒自己的主張。“少則習之學”,對培養人材、對青少年十分重要,人材培養了,要設法使他們有出路,當他們都有職位了,則爵祿足以養廉。另一方面,以刑罰鎮懾其不良行為,此所謂恩威並施,這樣人民自然不敢犯上。他舉例:周武王奉行仁義,平定殘賊,周公設禮樂加以頌揚,至成王、康王時國勢鼎盛,監獄裏四十多年空無犯人,這完全是由於教化的浸潤和仁義播佈的效應,絕不是刑罰所能獲致的。
反觀到了秦朝就不一樣了。秦朝師從申不害、商鞅的法制,實行韓非的學說,捨棄王道,採用霸道,不以文德教化天下。做好事的未必免於刑罰,而做壞事的未必受到刑罰,所以百官都說假話,表面上似是尊奉君主的禮儀,內心裏卻是背叛君主,此所謂陽奉陰違、弄虛作假。追逐財利而不以為恥,以殘酷手段,搜刮民脂民膏,致令百姓四散逃亡,廢其耕織生產,群盜四起,道德敗壞淪亡。故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此之謂也。
董仲舒續說:“今陛下並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夜郎、康居(即今之貴州西北部、雲南東北部、四川南部、廣西北部等地),殊方萬里,說德歸義,此太平之致也。可是功德仍沒有施加到百姓身上,大概是陛下還未有特別留意到這一點。”董又引曾子語:“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於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曾子是說:尊崇所聽到的就高明了;力行所了解的,就能發揚光大。高明光大,不在於別的,在於特別留意而已。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