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收伏
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澳門行之已久,一旦遇上奇難雜症,更是醫巫並舉。據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的人口統計,澳門地區華人數量為三萬人,全澳有中醫師一百○四位,中藥房三十三家,草藥舖十五間,草藥師四十二名,痘師九名,巫醫五十二名,可見巫醫和草藥師比例之高。
一八四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澳門政府憲報》用粗體的葡文、連續三期刊登了一份懸賞尋醫的通知:“現在在聖拉法爾醫院(白馬行醫院,即今葡萄牙駐港澳領事館),一個病人在左邊腋窩下生癌,據說華人中有類似症狀的病人被治癒,但在歐洲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在歐洲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現在致所有江湖醫生、女巫或者中醫,誰一旦治癒這種疾病,就可以獲取四百帕塔卡(pataca,澳門銀圓),以此為證。誰先到誰就引得這筆獎金,無論地位身份,只要找到藥方就可以得到上述獎金。”
無名小卒一夜暴富成賭王,澳門歷史上比比皆是。只要有能耐、夠幸運,澳門這座高揚機會主義的小城就像應許之地,江湖醫生或女巫也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澳門醫療市場之熾熱,連孫中山也忍不住來分一杯羹,於一八九二年在澳門草堆街八十號,開設“中西藥局”行醫。他在《倫敦蒙難記》中提到,“則自中國有醫局以來,其主事官紳,對於西醫從未有正式的提倡,有之,自澳門始”,足見其時澳門的中、西醫治療相當普遍。
孫中山醫術之高明、醫德之高尚,從一八九三年八月八日《鏡海叢報》刊載的病人感謝信中可見一斑,“神乎其技”、“一旦頓除”、“奏效神速”的讚譽此起彼落,病人或十數年之肝風,或數十年之腦患,或六十餘歲之咯血,均被孫醫師一一收伏。
(養病記 · 九)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