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復仇記”?
今屆澳門藝術節,終於在三年來種種防疫措施解除後開展。回顧過去三年,兩屆藝術節,都在取消或觀眾數量限制下過去的,當然,更大的限制還在人們內心的恐懼。
由於延伸活動在四月中旬開始,就我個人來說,藝術節的開幕節目是四月份的戲劇電影《王子復仇記》。這個戲名也頗為合時,社會上一片報復式旅遊、報復式消費、報復式什麼,是不是也有“報復式觀劇”這回事?反過來說,藝術活動在這個城市中,是不是有能力上演“觀眾復仇記”?
說回這次的“延伸活動”本身,FAM MOTION 四部劇場電影的確份量十足,這些影片部分或許已在電腦熒幕上觀賞過,但在大銀幕上看,感受還是不一樣。有趣的是FAM MOTION與其他幾項“延伸活動”最大的不同是,其他延伸活動都從本屆藝術節的節目延伸出來的,例如藝術家講座、工作坊、後台參觀等,而這幾部電影,則未能馬上找到跟其他正式節目的延伸關係。可是從宏觀角度看來,這個“延伸”是來自過去幾年疫情下,表演藝術的巨大改變。過去只着重現場演繹,拍攝只為了記錄的劇場影像,但在疫情下,很多表演藝術團體都有意識地將現場演出,變成一個以鏡頭語言去再現的“錄製版”或“電影版”,於FAM MOTION而言,大概它延伸的並非本屆藝術節中上演的節目,而是三年疫情下,表演藝術在拓展觀念上的改變。
《王子復仇記》是“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 Live)出品,二○○九年開始,英國國家劇院就開創了這種讓觀眾在居住地的電影院,觀看遠在他方劇場演出的先河。它並不是疫情下的產物,而是劇場藝術推廣、文化輸出的策略,具有一定創見。若藝術節可以在這個延伸活動外,再延伸介紹NT Live的經驗與得失,應該更有意思。
(藝術節隨筆 · 一)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