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旅客?
疫後復常,遊客處處。經濟急速上升的期望,火速實現。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城市,愈多遊客,經濟愈好,大眾生活自然好,這當然讓人理解。然而凡事皆有度,過火了,等同本末倒置。
有說將大量遊客分流到不同社區,讓社區“大放異彩”。人頭湧湧,這是居民希望見到的嗎?所有城市皆有規劃,城規有城規的原則。旅遊區主力是接待遊客,社區是民生區,當中可以交集,但不宜完全混合。
現時遊客區幾乎人滿為患,有時寸步難行。居民搵食艱難,住得辛苦,但還可接受,“鬼叫自己住在旅遊區”;但一向寧靜的社區,突現大量遊客,排隊再排隊,打卡後又打卡,對居民造成滋擾。
現時許多遊客鑽入民生社區。等進餐的人龍、排隊覓食的人龍,還有人打卡。問題是路窄人多,行人道不勝負荷,走出馬路打卡已是習慣,對交通安全造成隱患。有遊客不聽來車響號,企硬在車道打卡,這是甚麼舉止?其實根本不宜在舊區設打卡點,打卡時多會走出馬路,終會釀成車禍。
引客入區能夠刺激經濟?應該分開旅遊經濟與民生經濟,經濟本身具有商業調節,有麝自然香,好的產品自然會吸引居民,從而產生經濟動力。若把旅遊經濟注入民生區,就是錯配。錯配的結果是擾亂民生區的常規,最終怨氣沸騰。
發展經濟是重要的,但不能不顧民生;發展經濟就是要居民分享經濟成果。若果居民受影響多於成果,那就是本末倒置。
遊客已夠多了。澳門在疫前一年總遊客達四千萬人次,比起韓國全年遊客總量至少多出一倍,這還不夠嗎?發展經濟需要有度。過度必爆,如果居民埋怨,社會難以承受。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