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1版:澳聞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深中通道智慧聯繫
“交通脊樑”撐起大灣區發展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5月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深中通道智慧聯繫



深中 通道預計 明年建成 通車


伶仃洋大橋合龍後,橋樑工程將全面開展橋面鋪裝及附屬結構施工。


建設者把科技融入建設,讓橋樑充滿“智慧”。

    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新格局

    深中通道智慧聯繫

    【本報記者廣州七日電】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深中通道經過五年建設,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的伶仃洋大橋於上月廿八日成功合龍,標誌着全長約十七點二公里的深中通道的橋樑工程全部合龍。深中通道建設者把科技融入建設,讓橋樑充滿“智慧”,塔、錨、纜、索各個板塊都有黑科技。據透露,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正進行最後一個管節及最終接頭的沉放對接,該最終接頭為世界首創整體預製水下推出式方案,難度極高。

    深中通道全長約廿四公里,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交通主骨架最關鍵一橫,是世界罕見的集海底鋼殼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徑橋樑、深水人工島、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的超級集群工程。

    全面開展橋面鋪裝

    項目橋樑工程長約十七公里,包括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及非通航孔橋等。伶仃洋大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一千六百六十六米,主塔高二百七十米,相當於九十層樓高,通航淨空高度為七十六點五米,位居世界前列。

    伶仃洋大橋從二○一八年九月開鑽第一根主墩樁基,由中交二航局、保利長大負責土建工程、主纜安裝及鋼箱樑吊裝。剛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保利長大深中通道項目部經理吳聰介紹,建設者創新錨碇築島、高空超大方量橫樑混凝土澆築、高精度標尺索股+索股抑振架+信息化量測系統+傳統法輔助工藝架設等施工工藝,在珠江口開闊水域、強颱風頻發區架橋築路,確保如期完成節點任務。伶仃洋大橋合龍後,橋樑工程將全面開展橋面鋪裝及附屬結構施工。

    智能科技智慧十足

    承擔伶仃洋大橋東塔、東錨碇、上游側主纜、鋼箱樑等建設的中交二航局表示,建設者打造工業化智能化建造體系,把科技融入建設,讓橋樑充滿“智慧”,塔、錨、纜、索各個板塊都有黑科技。

    伶仃洋大橋擁有全球最高海中橋塔,中交建設者創新提出鋼筋部品智能建造理念,自主研發鋼筋網片柔性生產線,實現鋼筋“工業化生產”,同時打造高空“豎向移動工廠”智能化一體化築塔機,實現“機械化減人、智能化換人”。

    錨碇作為大橋重要受力結構,東錨碇和西錨碇就像兩個巨大秤砣,共同拉住主橋近二十萬噸的重量。在一片汪洋之上建設錨碇,中交建設者借鑒“水桶環箍原理”創新施工工藝,築島圍堰採用自主研發自平衡柔性組合式結構,像一個巨型金色圓圈鑲嵌在大海上,“圈”外設置防護體系,“圈”內回填中粗砂為後續的錨碇施工提供保障。

    預計明年建成通車

    作為“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建設正在衝刺。沉管隧道的最後一個管節及最終接頭計劃於六月浮運安裝。深中通道項目部表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終接頭為世界首創整體預製水下推出式形式,難度極高。

    深中通道預計明年建成通車。屆時開車從深圳到中山的時間將從目前的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左右,深中通道也將與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廣深高速、廣珠東線、廣珠西線等通道一起,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串珠成鏈,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新格局,推動珠江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也將為珠江東西兩岸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間、發展空間、想像空間。(圖  梁嘉俊  攝)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