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變優秀?
飯局上新認識的一名女士,向我訴說着生活對她的種種不公。我現在一般是聽不了別人抱怨的,除非是很好的朋友。但礙於飯局的特殊性,又不好打斷她,只好任由她喋喋不休。
直到開始談論她的兒子,我才正式留意內容。她說,明明自己從小到大都是資優生、現職酒店高管,聰明睿智,但兒子的表現偏偏強差人意。都八歲了,學習成績不優秀,還特別不愛說話。不知是否我太敏感,從她說話的語氣裡,我總能感受到她對兒子的蔑視。
“小朋友可能比較內向罷了。”我說。“我發明了很多訓練,他還一直不見起色。”她介紹自己每天都不停地和兒子說話,變着方法考他各類習題,但還是不見起色。
“成績還是次要,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比較重要。”女士似乎屏蔽了我的回應,繼續抱怨自己命苦:“他當我透明!我讓他做的事情他永遠做不到。於是我讓他每天罰站,全家人都一起督促他要進步。”
“每天?”“我拿一張椅子放在客廳正中間,讓他手放身後,上去站着直到說話為止。”她說得沾沾自喜,猶如這是項重大發明。“然後他便願意說話了嗎?”我已經瞠目結舌了,這是精神虐待吧!“連語言治療師都沒辦法幫我,他們只會告訴我,小朋友不是不能說,而是覺得要解釋或陳述一件事太複雜。”
我無語了,也深深明白她兒子。從剛剛所有問非所答、自顧自發表理論的對話過程,我都覺得複雜。如果孩子從來沒有在“交流”上得到尊重或價值,甚至從小感受不到“交流”的功能是什麼的話,換作我也不會願意說話,何況母親還隨時抱着各種自私的期待。
懊悔自己又聽了一個悲劇的開端,而無法改變任何事——這類人通常不能實踐真正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根本不承認自己才是問題的始作俑者。
林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