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博瑰寶
記者日前飛抵河南鄭州,參觀了位於鄭州市農業路上的河南省博物院,一睹中原國寶的風采。
到達農業路,一座金字塔形博物院主展館映入眼簾。講解員告訴我們,主展館是以河南登封元代古觀星台原型打造的。
冠部為方斗形,上揚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納“地氣”之意,寓意中原為華夏之源,融匯四方。博物院序廳裡的巨幅浮雕,表現了河南的先民勇敢開拓,成就了河南燦爛的中原文化的意境。
走過一層走到五層的一個個展廳,映入眼簾的器皿、刀劍、字畫等,都是中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存,讓人感到無比自豪。館方介紹稱,博物館館藏文物十七萬餘件(套),多來自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現。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五千餘件,歷史文化價值極高,一部分展品被譽為國之重器。望着一件件國寶,自豪感油然而生。以中原文明為代表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舉世景仰。
本報特約記者 呂曉露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