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茶葉而戰
當我到達福建茶山之行的終站溫州,已經急不及待在全季酒店住下。好好地休息一晚之後,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步行一小時到碼頭,再坐渡輪到江心嶼。對於仰慕“東甌名鎮”之譽而來的遊客,江心寺和東西雙塔是必去的打卡熱點,否則就是沒有來過溫州了。尤其江心寺大門南宋狀元王十朋的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更是膾炙人口。到達之時,湊巧遇上江心寺修繕,無緣重溫十多年前在寺廟溜達的光景,就到旁邊東塔下的三層英式建築,細看溫州十九世紀一段歷史的展覽。
到溫州之前,茶山之行第一站我選擇了武夷山。武夷山雖以丹霞地貌景觀馳名,但更多人認識的是它的岩茶和現在商品化了的大紅袍茶葉。其實,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名氣更大。正山小種在十七世紀首先經過荷蘭的商人轉賣到法國和英國,至今仍然熱度不減。相傳明代末年時局動亂不安,桐木關茶農爲躲避過境軍隊逃至山中,待製的茶葉因無法及時用炭火烘乾過度發酵變紅,茶農爲挽回損失,用松木烘乾後賣給了外商,所以既有濃醇松香味又有桂圓味的茶葉,在英法兩國極受歡迎。歷史總是如此巧合,一六六二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帶去英國皇宮的嫁妝,正是中國“正山小種”,從此喝茶成爲了英國人深入骨髓的習慣。到了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下午茶風氣大行其道。今天,英國人平均年消費茶葉是中國人的三倍多。
十四世紀歐洲走出中世紀宗教一統思想的黑暗時代,進入了歷時兩個多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其中後接踵而至的是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以至十八世紀的啓蒙時代。法國大革命前夕,亞當 · 斯密總結了工業革命對經濟的影響,出版了《國富論》,奠定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基礎。反觀神州大地,卻以兩千多年前的四書五經作爲科舉考試的綱目,依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作坊經濟。十八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大量茶葉、絲綢和陶瓷,其中以茶葉貿易遠遠佔大宗,而它用機器生産的紡織品,卻因清政府只允許廣州一個口岸從事貿易,難以在中國流通,因而造成了英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十分嚴重。那時代,清政府只接受白銀爲支付貨幣,在沒有足夠的白銀來購買茶葉的情況下,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把鴉片販賣給廣州商行。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後,由於鴉片貿易劇增,導致清政府的貿易巨大順差變成巨大逆差,白銀大量外流造成了通貨收縮,嚴重衝擊了經濟與民生,清政府被迫禁煙,導致了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
與其說茶葉引起了戰爭,倒不如說是西方國家和大清王朝文化碰撞的結果。日本的明治維新果斷地拋棄了昔日腐朽不堪的政制,作出了比較徹底的改革,而大清王朝卻剛好相反,它的改革拖泥帶水,終於把王朝拋進了歷史的塵埃中。幾片不起眼的茶葉,細說了貿易的巨大不平等,這是不可能持續的,最終發生了戰爭,中國也因此失去了茶葉貿易的主導權。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