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公總:一九五轉二六○試難
(新聞小語)咪錶宜增電子支付渠道
低壓槽靠近有雷雨
動物診療法下月辦講解會
首季松山植三千一苗木
鏡湖“五一”就診安排
公廁導航服務便民
內港南工程施工車道收窄
市署設六十站收廢舊家具
首季食品檢測九成九合格
一款麻辣雞腎含菌停售停產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咪錶宜增電子支付渠道

夏 耘

    咪錶宜增電子支付渠道

    周一起,俗稱“咪錶”的公共道路泊車位收費系統,將不再接受投幣及“消費卡”支付泊車費,大眾只可沿用澳門通或銀聯“閃付”系統支付。誠然,咪錶使用理應以便民為主,如今支付方式由三變二,予人本末倒置、擾民多於便民之感。坊間質疑在升級系統、增加手機等支付方式之前,為何匆匆封閉咪錶投幣口?

    《公共泊車服務制度》今年八月一日生效,法案規定,日後只可以使用電子方式支付咪錶費用,為配合澳門智慧城市發展及社會趨勢,無可厚非。回看新冠疫情衝擊下,當局推出消費卡惠民措施,電子支付、拍卡消費短時間內被廣泛應用,成功推進電子化、無幣化支付發展,居民已逐漸適應。

    然而,“五 · 一”將至,上述規定即將實施,卻仍未見當局公佈更多關於更換咪錶招標程序與細節,難免被外界質疑當局一直“冇plan(未有計劃)”,只是見步行步,為電子化而電子化。

    當局數字顯示,目前咪錶投幣佔一成二,電子化支付佔八成八,反映駕駛者仍對投幣方式有需求,說停就停,略嫌欠缺人性化。從監管投幣角度上,社會明白政府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及資源來應付小眾需要,也許“唔多啱數”。但縱觀咪錶投幣繳付沿用多年,從用家角度上看,突然被強行轉用“嘟卡”或“閃付”,且是局限在兩種卡,是否有欠周詳?

    現階段兩種電子卡不及手機支付普及。假設慣用的咪錶電支系統餘額不足,尤以澳門通為例,需要實體充值,倘咪錶位附近沒有充值點,用家或須大費周章尋覓,不但廢時失事,更要承擔因未入錶而被“抄牌”的風險。當局應設身處地,理解用家的實際需要。

    既然當局目前尚未具條件更換咪錶機具,只是形式上堵住投幣口,何不考慮設緩衝期,暫時容許繼續投幣?待咪錶可使用手機支付等多種渠道,付款更普及和靈活,再完全停用投幣也不遲,相信屆時坊間不會出現太多反對聲音。澳門特區正邁向智慧城市建設,因應資訊科技發展,當局有必要盡快更新、完善有關硬件及軟件配套,例如增設手機二維碼支付等大眾較常用的方式,以便駕駛者守法,又能更好地配合電子化政策。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