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生”需尊重
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二○二三消博會新浪財經之夜”上發表了語出驚人的言語,引起一片噓聲。她表示,按照貝克爾經濟學家的行為經濟學說,子女也是消費品,子女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給你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周期的耐用消費品,他的價值是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
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當下,“勸生”是一種時代反應。勸生有勸生的理由,不生有不生的想法,各自在自己的邏輯裡自洽才能相安無事。但把孩子稱之為消費品、耐消品,就惹起眾怒了。
一直以來,新時代的父母都認可孩子是獨立個體,不是依附於父母存在的附屬品,更不是“養兒防老”的工具人。父母生孩子,應是帶著愛意,帶著對新生命的期待,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而不是帶著消費的需求,帶著耐用的訴求。如果孩子知道自己是作為一個被利用的消費品來到這個世上,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回報率”應該會更低吧?
繁殖不是人類的終極目的,利用熱搜輿論灌輸“你不生你有錯的毒理論”,如此的“勸生”方式可能起不到勸的作用,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需要耐用消費品,不如買個保險買個理財產品來得實際,專家們鼓勵生育,但更要尊重他人的選擇。
仙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