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味道——讀《澳門:賭城以外的文化內涵》有感
澳門的美食,滿足的是你的胃,溫暖的是你的心!
在澳門這座特別的彈丸之地,不足三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載着中西交流超過四百年的厚重歷史,孕育着充滿包容、傳統與創新的澳門人。正是這些特質,使多種文化在澳門得以共生,使多種美食在澳門得以進一步的交融與發展。
“華人從土生葡人身上學習到烹調西餐的方法,並改變本來味濃及較為肥膩的特色,華人主理的澳門菜也因此應運而生。”從我喜愛的鹹蝦梅子豬肉說起,這是澳門的一道家常菜。鹹蝦梅子豬肉中的三大元素分別為澳門土產的鹹蝦醬、酸角、五花肉。調味料包括月桂葉、蝦醬、洋蔥、辣椒等。我是五花肉的崇拜者,這道菜中的月桂、洋蔥和辣椒消除了肉質的肥膩,月桂葉原產於南歐,帶着葡萄牙的味道,而鹹蝦醬的味道則似乎是澳門疍家文化味道的傳承。鹹蝦梅子豬肉就像中葡文化的珠聯璧合。我們家中,無論是華人還是葡萄牙人,都深愛這道菜,每次這道菜一上桌,總能讓我們忘卻一天的煩惱與疲憊。
如果說,東方和西方的美食,拉近了不同背景的人之間的距離,那麼傳統與新派的美食,則帶領我們領略不同時空的味道。在澳門可以找到最傳統的美食,例如:年糕、糖環、油角等。雖然高油和高糖等讓它們不再是今天食品的主角,但媽媽說,它們體現着過去勞動人民的生活。因為以前的人們體力勞動多,也沒有那麼多食物,所以傳統食品的味道是為了讓當時的人更有飽腹感去工作。食物在被傳承的同時,也訴說着澳門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何偉傑先生在書中說到,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大量華人南遷移民到澳門,促使了乳鴿、杏仁餅和豬油糕等廣東美食扎根澳門。他在書中又提到二十世紀下半葉,緬甸和印尼的歷史事件,也讓大量華僑來到澳門,在“三盞燈”開設餐廳,與“塔石”附近的泰國社群美食構成澳門美食的東南亞元素……
廣東元素與東南亞元素在澳門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非洲雞不存在於非洲,葡國雞也同樣不存在於葡萄牙。這兩道菜都是地地道道的澳門菜。
先從我非常喜歡的葡國雞說起,這道菜的醬汁以椰漿、薑黃粉、淡奶調製而成,結合粵菜的烹飪方式使雞肉更鮮嫩。有時會加入咖喱醬,材料還有洋蔥、黑橄欖、水煮蛋、葡國臘腸及馬鈴薯等,融入了葡萄牙、印度、馬來西亞等地的元素。有一些餐廳喜歡在葡國雞的上面灑上一些椰蓉,我曾經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葡國雞上面要放椰蓉?”媽媽告訴我,因為椰子訴說着葡萄牙人航海的故事……
葡萄牙的水手當年從馬來西亞菜式中發現椰子的美味,無論是椰蓉還是椰奶,他們都沒放過。葡國雞裡面的椰蓉沒有放太多,香味點到即止,比較靦腆。
真正對椰子這種元素的妙用則體現在另一道名菜——非洲雞。這是我葡國奶奶Fátima的拿手好菜。這道菜需要用薑黃、檸檬汁、蒜蓉、指天椒、胡椒粉醃製雞排,放在焗爐烤製,再加入椰蓉和椰奶去平衡掉辛辣的口感。每當我吃到非洲雞,都感覺指天椒和椰奶在我的舌頭上打太極,椰奶的柔與指天椒的剛在我的口腔中拉鋸……
澳門的小城味道,道不盡澳門的悠悠歲月,訴不盡澳門的片片深情。希望有一天,你的味蕾會被澳門的味道觸動;希望有一天,你的生活也被澳門的味道點亮!
梁思齊 培正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