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美再爆槍擊廿人中槍六亡
美又有列車脫軌三傷
馬克龍重申明年完成修復
迪拜住宅樓大火十六死
印度前政客直播中遭槍殺
(社論)歐洲在覺醒 世界在覺醒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歐洲在覺醒 世界在覺醒

    歐洲在覺醒   世界在覺醒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成了西方政界的焦點人物。他在結束對中國訪問後受訪時呼籲歐洲減少對美國依賴、不要做美國的“附庸國”,並且應當避免捲入台灣問題。這是在當前美國不斷煽動冷戰思維的氛圍下,法國作為歐洲大國發出的反對陣營對抗的最強音。

    馬克龍的此番表態在大西洋兩岸掀起了巨大爭議。美國政客、主流媒體群起攻之。《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指責馬克龍的說法是想讓美國停止對烏克蘭的支持,讓俄羅斯打到北約土地上。

    面對批評聲,馬克龍拒絕讓步。四月十一日,他訪問荷蘭期間在海牙就歐洲主權問題發表講話說,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證明了歐洲主權的必要性,這一概念代表歐洲必須能“選擇自己的夥伴,決定自己的命運”。歐洲應成為創造規則者,而非追隨者。即便訪問結束,馬克龍也沒有停止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十二日到十三日,平時不常發推特的他連發五條推文,呼籲加強歐洲戰略自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洲已經不再天真。”

    馬克龍的一系列表態在法國和歐盟內部得到支持。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部分歐洲領導人雖然沒有像馬克龍一樣直白表態,但其實認同馬克龍的看法。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說,歐洲應實現自主,不僅是經濟、軍事、金融領域的自主,還要實現“思考自主”。匈牙利總理政治政策主任歐爾班·鮑拉日呼籲:“歐洲,現在是時候醒醒了!”德國聯邦議院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羅爾夫·米策尼希表示,歐盟必須盡可能發揮獨立作用,而不是在亞太地區成為美國的附庸,“馬克龍是對的”。

    部分歐洲領導人此時強調戰略自主,反映了歐盟當下面臨嚴峻挑戰——戰略自主遭受嚴重侵蝕。戰略自主一直是歐洲一體化的遠大目標。從戴高樂到希拉克,從施羅德到默克爾,在這些政治家領導下,歐洲一直朝這一目標努力。然而,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洲戰略自主遭受空前挑戰。面對歐洲大陸戰火重燃,歐盟在軍事上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只能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

    但做美國的“追隨者”讓歐洲吃盡苦頭。極限制裁俄羅斯導致能源危機並加劇通貨膨脹,在歐洲多國引發社會動盪。為解決能源危機,歐盟只能加大對美能源依賴,美國一躍成為歐洲最大原油供應國。此外,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用高額補貼等措施引誘歐洲綠色產業遷往美國,再向盟友捅刀。

    呼籲戰略自主的“歐洲聲音”不斷升高,表明在烏克蘭危機延宕不休和國際格局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部分歐洲政治家正在覺醒,開始反思歐洲主權遭受侵蝕。事實上,在這之前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地區開始覺醒了,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盟國家開始覺醒了。世界真正覺醒之時,將是美國霸權終結之時!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