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岸田促確保G7峰會安全
馬克龍與烏總統談訪華成果
洩密事件嫌犯或是替罪羊
波匈禁進口烏穀物食品
芬在與俄邊界築圍欄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1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洩密事件嫌犯或是替罪羊



特謝拉十四日首次在波士頓出庭 (路透社)

    美前情報官員質疑

    洩密事件嫌犯或是替罪羊

    【本報訊】據觀察者網十六日報道:當地時間四月十三日,美國司法部宣佈,聯邦調查局(FBI)逮捕一名涉嫌洩露五角大樓機密文件的嫌疑人,二十一歲的馬薩諸塞州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特謝拉。但對於這名嫌疑人的身份,有美國前情報官員提出了質疑。

    據美國《紐約郵報》十五日報道,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前美國國家情報副總監帕特爾(Kash Patel)表示,特謝拉這樣的低級別人員“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高度敏感的美國機密情報,他不會是單獨行動,甚至可能只是這起重大洩密事件的“替罪羊”。

    “即使你是國防部中的最高級別的信息技術人員,你依然與事實信息相隔絕。”帕特爾說,“正如我們所說的,信息技術人員幾乎從不需要了解情報的實質內容,他們的工作是提供安全的信息系統,以保護信息不被洩露。”

    他指出,洩密文件中有關烏克蘭軍事計劃的詳細數據都是“非常敏感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九擁有絕密權限的人也很難接觸到這些信息。”

    不可能單獨行動

    帕特爾說,他不相信一名二十一歲的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可以單獨開展行動,“我認為特謝拉肯定是在與國防部或情報部門的其他人合作,以獲取這些信息。”帕特爾還認為,美國政府逮捕特謝拉的行動只是一次“大規模的掩蓋行為”。

    《紐約時報》等美媒四月六日報道稱,“美國和北約在烏克蘭發動對俄新攻勢前加強烏克蘭軍隊的秘密計劃”近期在推特、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瘋傳,內容包括武器交付、部隊設置、兵力等方面的資料,這批軍情機密文件的數量可能超過一百份,相關報道隨即引起輿論嘩然。隨着事件持續發酵,洩密文件還顯示,美方正通過各種手段監聽刺探盟友的情報,“受害者”包括韓國、以色列等。

    當地時間四月十三日,美國司法部宣布,FBI已經逮捕了一名涉嫌洩露文件的嫌疑人,二十一歲的馬薩諸塞州空軍國民警衛隊成員特謝拉。

    目前,美國五角大樓、FBI、國土安全部等機構仍在努力釐清此次洩密事件的原委,包括找到最初洩密者、查清涉及多少機密文件、還有多少文件仍在流傳,以及為何政府機構時隔數月才注意到事件發生。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十一日承諾,“掘地三尺”也要查明洩密事件源頭。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