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3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我“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我空間站氧氣100%再生
熱門城市酒店預訂增四倍
中方反制美反華議員麥考爾
惠東發現“世界最神秘鳥”
木香花開
秦剛會見拉夫羅夫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1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空間站氧氣100%再生

    我空間站氧氣100%再生

    【據新華社哈爾濱十三日電】四月十三日,哈爾濱召開的第三屆全國載人航天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大會消息稱,中國載人航天環控生保系統已實現由“補給式”向“再生式”根本轉換,空間站氧氣資源百分之一百再生,水資源閉合度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每年減少上行補給六噸,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環控生保系統是在太空密閉環境中為航天員創造一個基本的生活條件和適宜的工作環境,保障航天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被譽為航天員的生命“保護傘”。

    中國航天員中心是中國唯一從事載人航天器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製的科研單位。

    據中心環控生保工程室主任卞強介紹,五十五年來,他們成功研發載人航天器三代環控生保系統,圓滿完成神舟飛船、“飛天”艙外航天服以及空間站三艙組合體等環控生保產品研製任務。特別是空間站任務啟動以來,他們相繼攻克電解製氧、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氣體去除和水處理、尿處理等技術難題,實現環控生保系統成功由“補給式”向“再生式”根本轉換,為我國空間站建設作出了貢獻。

    年減六噸上行補給

    “目前,中國空間站環控生保六大再生系統穩定運行,空間站氧氣資源百分之一百再生,水資源閉合度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每年減少上行補給六噸,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卞強說。

    第三屆全國載人航天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大會以“建造生命空間,逐夢浩瀚星空”為主題,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等單位承辦。

    正在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五號乘組專門為大會召開發來視頻。指令長費俊龍說,相比二○○五年執行神舟六號任務,這次在中國空間站裡親身感受和見證了環控生保技術從“補給式”到“再生式”的根本轉換,在太空這一百多天裡工作生活都感覺良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