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也兼職?
近日,雲南、廣東等多地發佈通知或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鼓勵基層醫務人員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通過兼職獲取報酬,或鼓勵符合條件的醫師按規定全職或兼職開辦診所,引發網友熱議。鼓勵醫護兼職以增加收入,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相關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紛紛為醫護人員“出謀劃策”,有人建議婦產科開月子會所,有人提議骨科訂製拐杖輪椅,還有人覺得中醫科可以自製阿膠糕……好不熱鬧。雖然這種留言大多數只是玩笑,但此前確實出現過相關報道:西安某康復科醫生下班後賣烤紅薯月入一萬;河南某縣級婦幼保健院護士擺地攤賣串串,本職工作月薪兩千的她實現收入翻倍等。
鼓勵醫護人員做兼職成為不少自媒體的噱頭、無良媒體炒作的“流量利器”。通過對各地的相關文件分析發現,擺攤賺錢是對相關文件的誤讀。梳理總結,多地發佈的相關政策中“兼職”主要指開辦診所或多點執業,換言之,各地衛健委鼓勵符合相關要求的醫生開辦診所或多點執業。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醫生而言,多點執業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兼職方式,既能夠充分發揮醫生這一人力資源的特點,又能增加總體的醫療服務供給。
我國醫療資源分佈不均、部分地區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短缺問題值得警惕,做“兼職”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提高醫護人員群體的收入水平,更是讓專業人士在專業領域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