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8版:學生報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早期來華西方人形象(上)
3D電影的原理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4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早期來華西方人形象(上)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田一言


⬅《三才圖會》中的《西洋國圖》 (明萬曆三十七年原刊本)


⬅《三才圖會》中的《紅夷國圖》 (明萬曆三十七年原刊本)


游文輝作《利瑪竇像》(網絡圖片,原畫現藏羅馬耶穌會總會檔案館。)

    圖像中的歷史

    早期來華西方人形象(上)

    自十六世紀葡人東來伊始,歐洲人與華人迥異的形體面貌、語言文化、風俗習慣,極大地震撼了古老的中原王朝。因此,明清之際的各種文獻資料紛紛對西方人的形象、事跡進行記錄,其中文字記載較易保留,而相關的西方人形象資料,如今卻十分罕見。本澳著名歷史學家湯開建教授曾發表論文,對中國現存的早期歐洲人形象資料進行梳理。

    據湯教授介紹,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由國人繪製的歐洲人肖像應係華人耶穌會士游文輝(字含樸,西名Manuel Pereira,一五七五年生於澳門),於一六一〇年創作的油畫《利瑪竇像》。此畫亦為中國人創作的第一幅存世油畫,現藏羅馬耶穌會總會檔案館。這是一幅相當標準的西方肖像畫,構圖既飽滿又簡煉,明暗處理得當。十七世紀初的中國人能將油畫肖像繪至如此水平,實屬不易。此外,我們還應注意到畫像中的利瑪竇身着中國儒士服裝,此乃利氏所踐行的天主教“中國化”策略的最佳見證。

    第二種早期西人形象資料出自明代王圻、王思義父子撰寫的百科式類書《三才圖會》。該書於萬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年)成書,兩年後出版。全書共一百〇六卷,圖文並茂,反映了明代人的世界觀。其中收錄了“紅夷國”(荷蘭)與“西洋國”(葡萄牙)的人物圖像,並附有相應的國家簡介。

    書中言稱:“西洋國(指葡萄牙)近西南濱海,地產蘇木、胡椒、珊瑚、寶石等物,所織棉布絕細,瑩潔如紙。其人髡首,以白布纏頭……”從其對葡萄牙國情的錯誤記載以及葡人圖像的錯繪,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該作並未反映真實歷史,而是憑空臆造,或據道聽途說而編纂。

    下期將為同學們介紹中國現存最早且符合史實的西人形象資料,敬請期待。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田一言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