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有勁的導技
——談《AIR》
“蝙蝠俠”賓艾佛力在《AIR》的導演表現,再次證明他是才子。
《AIR》開始是一連串八十年代歌影視等娛樂標誌的雜錦片段,塑造出濃烈的時代氣息。內裡說明娛樂文化、商業運動必須有明星/代言人,也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主題;以序幕說主題,盡見編導功力。
劇情改編自真人真事,當時Nike的市佔率比Converse及Adidas低得多,行銷員麥迪文尋找當時被各公司爭奪的米高佐敦做籃球鞋代言人,以小鬥大。兩個小時的影片,一場又一場的對話戲裡,他遊說同事、上級、總裁、經理人甚至佐敦母親,每場戲看似簡單,但內容到技巧都不簡單,展現了賓艾佛力扎實有勁的導技。
麥迪文在公司走來走去,多用一個移動長鏡頭,盡現狹窄環境與簡陋佈置;前半段遊說上級與總裁,講電話的近鏡,近距離捕捉人物的表情,顯見麥迪文的決心,畫面亦有壓迫感。他與總裁賓艾佛力的幾段對話,運用不少中、遠鏡頭,又是另一種運鏡美學,配合偏暗燈光,有力訴說兩人在暗淡前景下的深刻關係。最精彩是幾個男角在深夜的討論,環迴運鏡下,散發着男性之間義無反顧的情義。
影片內藏男人的浪漫。幾個男角在公司不同職位,面對麥迪文爭奪佐敦的建議,多是挪揄、諷刺、爆粗,但最後從無阻止,暗暗支持。即使關鍵時刻,賓艾佛力對於打破傳統企業運作而提出分紅的要求,一口答應,並承擔向董事會遊說,這種義不容辭的男人情義,成為可觀的弦外之音。
全片很傳統,一幕接一幕的對話戲推進劇情,也逐步寫出鮮明人性,連赤腳的小設計也是寫人性。佐敦母親的三場應對戲,大方得體,要求分紅的通話戲,平靜中拍出劇力,道盡賺錢企業、籃球明星與社會責任的關係。影片對白橫飛卻處理得宜;沒有動作卻氣氛緊湊;幕幕有戲有力。整體精妙巧思,展現傳統導技的非凡力量,是真正的電影魅力。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