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集運更大效益
輕軌氹仔至媽閣段有望今年開通,作為大型集體運輸工具,社會關注其配套及與其他交通工具銜接問題,冀政府提前做好部署,使集體工具發揮更大作用。
輕軌氹仔段開通以來,因只行駛離島,加上疫情影響,乘客稀少,效益問題為社會所詬病。隨着工程推進,氹仔至媽閣線有望年底開通,輕軌行駛範圍擴大,連接澳門半島與離島,預料未來選乘輕軌的乘客會有所上升。但當局也需加快優化輕軌的各項安排,才能吸引更多居民和旅客乘搭。
公交便捷性是不少人的首選,社區人士認為當局應加強發揮氹仔柯維納交通樞紐的轉乘作用,並研究推出輕軌和巴士轉乘優惠,進一步發揮其通達性。柯維納交通樞紐建成多時,但轉乘效果不明顯,缺乏快速前往關閘、北區等熱門出行地的巴士快線,樞紐轉乘誘因不足;加上現時輕軌仍不能與巴士合推轉乘優惠,乘客要付出較高車資才能換乘,誘因進一步降低。
當局要盡快解決輕軌與巴士的轉乘銜接問題,推乘搭攻略,包括路線、收費、行車時間及轉乘方式,讓乘客輕鬆遊走各站點。移動支付已相當普及,無論內地旅客和居民均會使用,未來輕軌新線應增設移動支付方式入閘,尤其較多旅客使用的支付平台,以符合實際需要。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