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改革陷進退兩難
以色列圍繞司法改革引發的爭議,連日來引發大規模抗議,執政聯盟內部也陷入“混亂”。防長加蘭特因公開反對司法改革,被總理內塔尼亞胡解職,將抗議活動推向新高潮。內塔尼亞胡隨後宣佈將延遲改革以阻止以色列陷入“內戰”。
以色列建國時依照西方政治體制,實施三權分立。但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沒有上下議院相互制約;在司法上,以色列沒有成文的憲法,而是由一系列基本法代替憲法。因此最高法院在以色列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負責法律問題的最終裁決,另一方面也制約着議會和政府。二○二○年,最高法院曾否決一項將約旦河西岸四千多個以色列定居點合法化的法案,引發極右翼政黨抗議。
去年十一月,內塔尼亞胡與極右翼政黨達成組閣協議,第六次出任總理。極右翼政黨上台後,立刻把削弱最高法院權力作為首要任務。今年一月,司法部長萊文宣佈將推出一系列法案改革司法系統。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
最重要的改革是賦予議會更大權力,只要議會多數議員反對,也就是六十一名議員反對,就能否決最高法院的裁決。目前在一百二十席的議會中,執政聯盟共有六十四席,利庫德集團佔三十二席,其他席位由宗教政黨和極右翼政黨佔據。
改革方案同時準備調整法官甄選委員會的構成,讓政府成員在委員會中佔多數。改革後,政府將決定挑選哪些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改革方案還將削弱最高法院裁定法案是否符合基本法的權力,並禁止由最高法院宣佈總理無法繼續任職。
上月,以色列議會初步投票通過部分改革內容,規定只有總理本人或三分之二內閣成員才能宣佈總理無法繼續任職。
這條法案也被指為內塔尼亞胡量身定制,內塔尼亞胡正因涉嫌貪腐、欺詐等罪名遭到多項起訴。完成司法改革後,即使內塔尼亞胡被裁定罪名成立,最高法院也無權宣佈其下台。
以政府的司法改革引發中產和世俗派民眾強烈不滿,指責政府破壞司法獨立、擴大執政聯盟權力。與此前的抗議不同,軍方人士也加入抗議。
眼看以色列的抗議升級,關鍵盟友美國火速出面滅火,“強烈呼籲”以領導人盡快達成妥協。
白宮表態後,內塔尼亞胡宣佈推遲司法改革。但沒有宣佈取消司法改革,僅承諾議會月底開會時與各方達成更廣泛共識。
內塔尼亞胡已進退兩難。一方面,他不太可能作出完全撤銷司法改革的決定,因為這會激怒他的極右翼政治夥伴,並威脅到執政聯盟的穩定性,甚至引發新一輪選舉。另一方面,他也無法忽視來自以內外的批評聲音,更不能將自身塑造成與西方價值觀背離的“麻煩製造者”。因此,如何平衡兩方面,將極大考驗內塔尼亞胡的政治智慧,但給他留下的時間恐怕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