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公共車場資源紓泊車困
立法會常設委員會正在細則性審議“公共泊車服務制度”法案。法案旨在完善公共停車場、路邊咪錶位的經營、使用、監察及處罰制度,提高公共泊車的服務質素。
澳門機動車近廿五萬輛,車多路窄,泊車位不足一直是交通難題。雖然政府近年積極透過增建公共停車場、釋出部分政府車位予公眾使用,想方設法增加車位供應量。但泊車區域分佈不均,高士德、沙梨頭、下環街等舊區泊位緊張,一位難求;街邊泊位持續被削,駕駛者多有微言。泊車之難依然不易解。
有建議覓地建公共停車場,或利用收回的閒置地供臨時泊車;亦有建議檢討月票制度,釋放更多泊位,提高車輛流動性。公共停車場的月票車位是歷史遺留問題,政府“只退不補”。雖然近年月票車位數量逐年減少,但至今年一月底,仍有三千一百一十七個月票車位,分佈在十六個公共停車場,當中污水處理站、栢蕙、栢威的私家車月票位高達五至七成。不少月票車位停車場地處繁忙區域,如宋玉生廣場月票位約佔整體泊位的二成七,華士古公共停車場月票位佔一成六,目前非專用月票車位月費為八百元,專用月票車位月費為一千二百元。車位是公共資源,現猶如私人泊位,收費卻低於市價,嚴重影響泊位流轉。
再者,部分公共停車場使用率不足亦值得關注。如水坑尾區車位緊張,不遠處的亞馬喇停車場私家車位相對鬆動,電單車泊位更長期曬蓆,不排除車主不清晰停車場位置及出入口。交通局App近年改善,可按距離、分區顯示不同公共停車場,建議進一步加強宣傳,鼓勵更多駕駛者使用。並提升功能,輸入目的地等關鍵字,即可顯示周邊公共停車場情況,甚至可透過線上地圖規劃行車路線,引導車輛前往,相信會進一步提高公共停車場的使用率。
目前公共停車場的電子支付工具五花八門,應推動整合,涵蓋各類有感、無感電子支付。完善樓層空位標識,完善停泊環境,便利駕駛者搵位。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