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劉蘊晴推新歌《未接來電》
劉蘊晴目標開個人音樂會
音樂及戲劇演出目不暇給
黃俊英大騷穗精彩上演
阿爾卑斯山民歌
柳搖金曲藝會金碧演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阿爾卑斯山民歌

費拉拉


歌者與聽眾歡聚 (彭桂昌 攝)

    阿爾卑斯山民歌

    在《山莊響起鋼琴聲》一文中,我提到在五桂山一個山莊裡排練的曲目。其實,還有没列出的阿爾卑斯山民歌:《Djo-e-di ri-di》和《Neigen

    si ch die Stunden》。那是二十六年前的一九九七年八月參加奥地利巴德哥伊斯恩“國際合唱和歐洲音樂史大師班”時,克連茨萊納老師教我們的。

    當一接觸表現人生一角,單純得潔白乾凈的民歌時,我就強烈認知其從山民中誕生,它是那麽質樸、那麽原生態。尤其那年在阿爾卑斯山山間小路步行很久,才到了在拉騰巴哈舉行的“山區民間音樂節”,並欣賞到一些合唱團各隨其便地演唱克連茨萊納確曾指導過我們的,與自己的本質相互呼應的民歌時,心裡想平靜也難!

    對克連茨萊納,我始終有一種負疚感,因為在近百頁講義中的許多歌曲,幾乎忘得一乾二凈了。幸虧我把最刻骨銘心的三首帶回祖國,其中歌名被譯為《時間已到,我們就要告别了》的,有着款款深情的第二首,我更是長久保持着原初的心境:親情、友情、愛情俱在!我既以與阿爾卑斯山山民為伴的心態去聆聽去欣賞,也以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操去領會去理解。

    五桂山與阿爾卑斯山相比,小巫見大巫了!五桂山主峰海拔五百三十一米;阿爾卑斯山平均海拔三千米左右,其主峰勃朗峰則更為四千八百一十米。但是,在五桂山唱起阿爾卑斯山民歌,如果有感覺有悟性有想像力,不會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我對合唱團員言之:“唱類似崇尚自然偉力的歌曲,切忌心粗氣浮,特别在唱《Djo-e-di ri-di》時,我們不是也像阿爾卑斯山山民那樣站在山林裡間唱嗎?把每一個音符都把握好了,就似乎耳聞在巒峰起伏間有着迴響……”

    追憶往昔才猛醒,已有二十六年没緣遇見距離迢迢的克連茨萊納老師了,我常常想念着他!

    費拉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