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外圍暗湧 穩市場信心
自疫措放寬、通關放開後,社會逐漸復常,本地市場重現生機。然而,外圍經濟持續風雨飄搖。美聯儲局利率政策進退失據,金融市場波濤洶湧,本澳經濟復甦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本月初,美國有高通脹及理想的就業數據加持,美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一度“放鷹”,調整市場加息預期,令市場一度預測今次議息結果將加息半厘。“放鷹”言猶在耳,即爆出美國硅谷銀行及簽名銀行先後倒閉的尷尬處理,倘若沒有當局及市場伸手援助,相信第一共和銀行已面臨倒閉命運。
美國銀行業危機更傳染至歐洲,有一百六十七年歷史的瑞士信貸銀行由瑞士央行介入,被瑞銀以三十億瑞士法郎收購。儘管初步看似穩定市場信心危機,卻掀起對歐美銀行業信心的疑慮。
短短兩周,歐美銀行業接連出現“黑天鵝”、“灰犀牛”,是否歐美央行進取加息下的必然後果?是否冰山一角?市場仍在密切關注。目前危機看似未進一步擴大,但已衝擊美聯儲局的加息取態。原本今日加息半厘的預測,已調整為最多加息四分之一厘,更甚者有投行籲暫停加息,觀望金融市場形勢。
銀行“驚喜”更是浪接浪。經歷瑞信被瑞銀收購一役,一百六十億瑞士法郎的可可債被減記至清零,不僅債券持有人的權益被剝奪,更如業者所言,顛覆市場既往認知,凸顯西方銀行體系及監管機構,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傾向維護既得利益者而漠視市場慣例及秩序,把西方銀行體系數百年來建立的信譽逐漸減記清零。
金融市場變幻莫測,在過去兩周的事件中已被充分印證,環球股市如坐過山車。投資者飽食驚風散後,或基於財富縮水而進一步壓抑消費意慾。歐美高通脹尚未遏止,加息料未到終點,由歐美銀行業危機掀起的風暴會否到此為止?居民、企業迎接復甦曙光,也須量入為出、審慎入市,衡量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政府也須穩住市場信心,謹守在任何危機應對中,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