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也是你和我
——《2022澳門當代電影及錄像展》澳門製造 X 澳門影評人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成員的衝突摩擦容易製造劇情張力,是影視作品的常見素材。今屆“澳門當代電影及錄像展”中,不少作品道盡家庭眾生相。雖然影像裡的角色只是虛構,但觀眾不難看見熟悉的影子,從而對號入座,在作品中覓得屬於你我的共鳴。
“澳門製造四”恰好都是女導演的作品。擅長拍攝關注弱勢社群紀錄片的導演侯婕和陳庭婷,這次分別帶來《最佳禮物》和《阿姐的假期》。近年澳門離婚率攀升,然而上一代的恩怨,吃苦的往往是下一代。《最》透過雙親離異的小女孩,在生日當天與父母各自新家庭所吃的兩頓晚餐為主軸。侯婕透過精煉的對白和細節展現夫妻南轅北轍的價值觀,大人總以為童稚的小孩不諳世事,然而有些事情她比誰都清楚。影片結尾發人深省,屬去年本地最佳劇情短片之一。
由於防疫政策關係,三年疫情間工人難求。然而大家只渴求“姐姐”的協助,鮮少關心這些異鄉人在澳門的生活福祉。陳庭婷呈現了這些僱主眼中“工具人”立體的一面:她們的宗教、娛樂和朋友。她們在活動時絡繹不絕的笑聲,為曾受疫情陰霾所困的小城帶來正能量。值得一讚的是導演在拍攝前肯定花了大量時間與姐姐們相處,才讓她們願意推心置腹,在鏡頭面前暢所欲言。
溫珍莉的《一發不可收拾》講述一單校園自殺案,校方很快斷定死因無可疑,惟死者的同學與姊姊直覺事有蹊蹺,追尋下去才發現事情如片名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原生家庭對兩位主角的影響值得反思,劇情背後隱藏的意義和諷刺,留待觀眾解讀。
古寶晶的《水母》中動畫製作精良,看見水母一張一合在水中漂浮的畫面相當療癒。這個四分鐘的故事沒有對白,只靠配樂帶動,但起承轉合相當工整,是部老少咸宜的作品。
“澳門製造四”的四部影片,根據題材可以分成兩組。何烱麟的《Where the Luck Goes?》是一對母女從互相隱瞞,到敞開心扉的故事。和《最佳禮物》一樣,兩片裡婚姻失敗的父母把女兒當成局外人,《Where》中的母親被女兒逼供後才坦承告知,能否修補母女間裂縫呢?影片透過空間場景的轉換暗示母女關係的轉變,手法高明,後半部步調較慢,增添藝術感覺。
同樣講述母女關係的還有區雁華的《刺點》。影片記錄她與母親的愛恨之情,這次影展另一作品李卓媚的《日安》亦是類似風格,導演藉攝錄機作為與家人的溝通橋樑。此片特別之處是透過傳統“我問你答”的方式進行拍攝之餘,還加入照片作為媒材,再利用大量近鏡捕捉受訪者聽見問題的反應,無法閃躲,名副其實是個刺點。
另一組題材則與“觀鳥”有關。陳素婷的《眷鳥不知返》關注林鳥保育,澳門近十年發展蓬勃,大興土木,卻導致長居路氹的黑面琵鷺數目急跌,到底情況能否逆轉呢?受訪的導賞員Aegon對觀鳥十分熱血,觀眾絕對會看得投入。
這部充滿人文關懷的紀錄片,可貴之處是在提醒我們珍惜當下之餘,也留住此刻的珍貴影像。
最初觀看丁冠濠的《關山渡若飛》的前兩分鐘,還以為是另一部觀鳥紀錄片,沒料到是關於變性人面對自我、家人與社會的掙扎。一如導演過往的作品《一起看星星》和《合十》,在撰寫對白上依舊厲害,全片節奏拿揑得宜,兩場主要吵架戲更充滿張力,演員應記一功,導演的功力亦明顯更進一步。到底頭頭碰着黑的主角,最後能夠否極泰來嗎?片名似乎已暗示答案。
每年文化中心舉辦的“澳門影像新勢力”給予影片資助和放映空間,然而除非導演與民間機構接洽,否則往往播完便算。是次影展讓這些新勢力作品再生,同時也徵集其他本地佳作,替澳門電影圈注入活力。對本地電影有興趣的讀者,記得把握最後三天機會,用行動支持這些充滿濃濃澳門味的作品。
2022澳門當代電影及錄像展
日期:三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
場地:東方基金會放映廳
鄧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