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人人都煮飯的日子
有後輩夫婦倆六點半才下班,回到家最快要七點。女的說:“還煮飯?當然叫外賣啦。”他們是“不幸地”每周六天工作一族,“放假的一天還煮飯?當然外食啦!”男的說。我說:“你們的女兒已經讀中學,平日放學回家洗米,按電飯煲掣;你們隔天想好餐單,晨早準備一下,交帶女兒放學後洗菜切瓜,家長回家再炒的炒蒸的蒸,不就有住家飯吃嗎?長年外食,到底不利健康。”女的白了我一眼:“全家人除了我,不會有人懂煮飯,也不會有人肯煮。”我馬上噤聲——因為我是男家長輩。
這一家還不算太惡劣,因為還有一個人會煮。據說如今不懂煮飯也沒有意慾去學的年輕人家庭比比皆是,“無飯家庭”現象造就本地外賣業異常蓬勃,誕生了外賣車手行業。
回想我們這代人,不論男女,誰不會煮?小孩承擔家務是成長的一部分,暑假更是讓小孩做家務、實習煮飯的季節。
記得有一回,我同住樓下的二表姐一起炮製母親買回來的生田雞。兩個小孩雞手鴨腳,把田雞剝皮去腸;看其在手中不斷掙扎,頗有“觸目驚心”感。下鑊爆炒,蓋上鑊蓋還聽到田雞在鍋裏彈跳的聲音,到響聲趨於沉寂,揭開鑊蓋的一刻,我和表姐都驚呆了:幾隻剝了皮的田雞大字形撐開手腳,瞪大眼睛,像個人一樣,非常恐怖。我們忘記把田雞斬件,原隻落鑊,最終讓牠們慘死的狀況定格到飯桌上。清晰記得那一頓田雞餐,我和表姐都沒有下箸,實在吃不下,都留給大人了。
另一次我自己獨自劏大眼雞,那是死魚,剝皮開肚沒有心理負擔。但剖開魚肚的一刻,只見滿肚都是蠕動的白色線蟲,我嚇得把大眼雞全部丟到二圍的餿水桶。媽媽放工回家後把我痛罵:“沒聽過‘生蟲大眼雞’麼?去掉腸臟,肉不就可以吃?”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