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之夜
超過三年了,沒有離開過國門。正確地說是未離開過澳門。如今很多地方都實行防疫解禁,遊客像一窩蜂的湧進來,澳門人亦似一條龍的衝出去。老朽如我者亦不甘寂寞,遊樂去也。到哪裏去?猶憶當年曾到美國紐約最著名的大街,橫越曼哈頓區,為戲院和夜總會集中地的Broadway,中譯為“百老匯”,該地聲色犬馬,簡直是不夜天。“大鄉里出城”,食髓知味,望再度重遊。
即興歸即興,規矩歸規矩,旅遊也不例外。第一件事是旅遊證件,甚麼都可以不帶,但“扒屎缽”必需隨身。“扒屎缽”者Passport(護照)也。久未遠行,這“缽”已破,況機票尚付闕如,焉能成行。喜得老友相助,以車相送,直至“舫”上,這“舫”雖有“九魚”,卻不在海而在陸 ,那是“九魚舫”美食之家。那與“百老匯”何干?說起來關係密切矣。原因是澳門美術協會在這個晚上,舉行“新春團拜”。新春?已是仲春矣。不過,誠如會長陸曦說:“有心唔怕遲,九冬十月都是拜年時”,講的是“心”,團拜有個名堂,曰“敬長尊賢”。不佞,長則長矣,只長了“馬齒”,所謂“馬齒徒增”,人牙幾已落盡,愧稱“尊”,羞說“賢”,只合一個“老”字。
排排坐,未食粉果,先來一張大合照。顧名思義是敬老,老者坐在第一排,而我亦年最高,左鄰右里的年紀,如非九十亦已坐九望十,彼此齊集,如此場面,稱之曰“百老匯”,可謂名正言順。
敬老,老者還包括創會的先賢們。如果說先賢是紅花,還需有綠葉。《國語 · 鄭語 · 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這是說:“只有一聲不能悅耳,只有一種顏色就沒有文采,只有一種味道不成佳肴。”目掃全場是茁壯成長的一班年輕人,他們青出於藍,尤勝於藍,可喜可賀。
訂正:星期一〈珍惜國粹談書藝〉文末之詞,上片“八分文”誤作“八兮文”;下片“庠序牖翠牕芸”缺“翠”字。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