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酒佳餚梧州紙包雞
日前品嘗了久違的梧州紙包雞,據說此菜式源於清代,是將雞件醃好後,用玉扣紙包裹炸熟而成,食時拆開紙張後享用。紙包雞經紙炸浸熟後,色澤金黃,雞肉鮮嫩不膩。用排骨代替雞效果亦不俗,為佐酒佳饌。玉扣紙要先經過走油後才包雞,否則炸熟後會將雞肉黐住,令食客感覺麻煩及賣相不佳。
以往有食店在紙的選擇上,有用蠟紙或玻璃紙,更有威化紙,風味完全是兩碼事。如果用錫紙包裹,更是風馬牛不相及。亦有用紙袋代替玉扣紙包,用紙袋入好食材,然後用釘書機將其釘封,若稍一不慎或會誤食書釘。
紙包雞約上世紀七十年代見於台山“無憂球”大牌檔,八十年代亦見於翠園酒家。但此菜式近二、三十年卻杳無蹤影,並非顧客不接受,祇是食肆沒有在餐牌上列出。
疫情下為求生存,食肆無奈要削減員工。現終捱過困境生意回暖,但霎時間未及招聘人手應付。經典菜式如梧州紙包雞、香煎琵琶豆腐、百花蒸釀芥膽、碧綠桂魚卷等,製作繁複,除非提前預訂,否則食肆都不敢貿然列出。
回歸後各行業暢旺,員工積極鑽研新穎菜式,應付市場所需。居民因經濟富裕,對飲食健康、食材挑選等要求更高。在餐牌上偶然可見:片皮乳豬升呢為魚子醬片皮乳豬;叉燒亦升格採用進口豬燒製。
經歷新冠疫情三年,部分年長餐飲從業員,疫後或選擇退休;以前任職的熟手外勞,未必可招聘回巢。對出品及服務如何銜接,恢復疫前百花齊放的光芒,需業界思量。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