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備受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七日出爐,改革針對性強,力度大,涉及面廣,觸及利益深。改革之後,國務院機構設置更科學、職能配置更優化、體制機制更完善、政府運轉更高效。
自一九八二年以來的四十多年裏,國務院已進行八次機構改革,基本上每五年一次,大方向是精簡和轉變職能,以適應國家改革發展需要。
今次機構改革方案重點是科技和金融領域。重頭戲是重組科學技術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於關鍵期,世界不同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重塑產業形態、實現經濟復甦和爭奪戰略制高點的關鍵戰略選擇,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國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的前置條件。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重組科技部,加強科技部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等職能,強化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有助應對美西方遏制打壓,解決科技“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將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機構改革後,國家數據局把過去分散在各個部門的職能歸在一起,將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重塑金融監管框架是今次機構改革的另一重點。根據方案,在銀保監會的基礎上組建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證監會也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不再保留央行縣(市)支行,國家發改委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功能劃入證監會,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金融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範管理。
對於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有兩方面意義:一方面是監管職責的統一全覆蓋、一致性監管;另一方面標誌着行為監管強化,“雙峰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雙峰監管”起源於英國,即金融監管的目標應當是“雙峰”的:第一,以防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為目標,實施審慎監管;第二,以促進市場行為規範、防止投機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為目標,實施行為監管。
另外,根據方案,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按百分之五的比例精減;掛牌七百四十天的國家鄉村振興局不再單設,在農業農村部加掛國家鄉村振興局牌子等。
總的來說,此輪機構改革,通過併、轉、撤、減,去臃腫,提效率,是一場刀刃向內的精兵簡政。正是通過一輪輪機構改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對於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