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六大宗教千里同風
戀愛巷打卡
媽閣廟
歷史建築改造的思考
捏麵公仔買少見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3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歷史建築改造的思考

田中泓


    歷史建築改造的思考

    田中泓

    日前從朋友圈讀到一篇短文,引起了我對歷史街區活化的思考。這篇文章是關於上海“張園”的改造。題目為“上海張園,又一個被網紅經濟毀了的歷史建築!”

    張園曾經是上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築形式最豐富的歷史建築群,曾經是居民里弄、充滿生活氣息的街區。

    然而,前幾年有新的資本介入,首先將所有住戶清走,然後對建築物進行徹底改造,昔日的生活氣息被全毀掉了。

    雖然建築物的外觀被優化,內部則換成了各種奢侈品品牌,充滿了紙醉金迷的氣息。

    文章作者認為:“新的張園,再也沒有一點點以前的痕跡了,反而由於過分的改造,讓裡面的格局變得狹隘,既沒有給大家欣賞經典的空間,也沒有讓人品味歷史的看點,只有寫滿了傲慢與浮誇的資本嘴臉。”

    我沒有親身去看過,看到文章的描述及照片,使我想起“上海新天地”的改造。這個廿多年前的改造,當時將全區的居民遷走,上海獨有的里弄被全面修葺,然後換上高檔的商店及餐飲店舖,當時成為上海最時尚的區域,有到過該處的人士回澳亦提出類似的方法,以此活化澳門的舊街區。

    當然,對於一般民眾,這樣的商業化對歷史街區沒有甚麼不妥,活化後引入人流,帶來消費,帶旺街區的經濟,這也是本澳社會大部分人的想法。

    然而,歷史建築的更新就一定要將其居民完全清走?改造後的建築物一定要換上商業“靈魂”?

    上文的作者在文章最後提出了反思:“最近幾年,隨着社交媒體和旅遊業的興起,上海的許多歷史建築都被改造成網紅景點,對上海的歷史文化底蘊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建築本應是我們嚮往過去、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但如今卻被商業化、粗製濫造,使得它們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受到了極大的侵蝕。這樣的情況不僅沒有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上海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

    近年,澳門同樣面對社交媒體與旅遊業對歷史街區的影響。對歷史建築物的改造,我們只為了不斷營造網紅景點?還是堅持維護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