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四澳學子獲頒“未來音樂家”
三月節目 勇者先行
舊風味 人熊鬥
澳門資訊直播立法會會議
《澳門人》介紹《如日方升》作品展
《共鞋連理》觀後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共鞋連理》觀後感

周樹利

    《共鞋連理》觀後感

    鄧奕生三十年來兩度為澳門戲劇社改編、執導陳均潤(已故)的翻譯劇《共鞋連理》,不能不佩服其戲劇生涯上不斷探索創新的毅力與鬼才。

    三十年前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澳門的坊間故事《共鞋》,仿如昨天;而今天重睹《共鞋》,難免會有點“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的感覺了!

    整體上,此次的演員相當稱職,懷舊音樂可算是錦上添花,佈景也稱得上簡潔悅目。大概受疫情影響,聽說排練時間頗為不足。此次看到的《共鞋》只能令人感到是僅止於沒有甩漏,四平八穩,並沒有達至熟能生巧的境界。

    《共鞋》是澳門特產,從故事改編、演員到導演、舞美……跟本地不少的長劇演出一樣,再已不是只有演員才是澳門人了!可是,風光背後,又有多少人關心到那些半職業與職業戲劇工作者有沒有柴米之憂!

    《共鞋》最令台下感到過癮的,恐怕非那些原汁原味地道的廣州話,以及中式葡語廣州話諧音莫屬了!譬如說,鞋店以店主馬樂觀為名,“樂觀”音近“落咕”,而“馬落咕”葡語諧音則為“黐線”、神經不正常的人;以馬介休作一個人的名字,本沒有甚麼不妥,但葡語“馬介休”就有鹹魚之意;又譬如,鏡湖、山頂、白馬行,是本地當年的三大醫院。對資深的觀眾而言,送你去“白馬行”,可以說是句咒語,但對年輕觀眾而言,則不會有所意會。以上三例,未嘗不算是導演處理手法上的不足。

    總的來說,把喜劇當正劇處理是否明智值得商榷。喜劇可似漫畫般予以誇張,節奏應緊速輕快,但明白到導演的苦處後(排練時間不足,演出前久未踏足舞台的演員還未能熟記台詞),我又不忍心多予苛求了。

    澳門原創劇如《二月廿九》和這次的《共鞋連理》都是一演再演、三演的,未知本地的戲劇工作者和愛好者有何感想⁈

    周樹利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