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合區三十條金融改革措施出台
橫琴小額支付可用澳門元
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政府今日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涉及三十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深合區金融業將面向澳門高度開放,其中提到將有序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作為小額支付使用。特區政府熱烈歡“意見”出台,並衷心感謝中央政府的支持。(廣州廿三日電)
本報記者 報道
便利澳人生活就業
意見提出,打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金融環境。一是便利合作區個人跨境交易。為符合條件的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購置或出售商品房給予匯兌便利。二是在合作區試點放寬個人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政策,區分境外個人和境內個人,研究放寬合作區居民使用外匯的管理要求。
三是支持銀行與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合作,基於實際薪酬水平提供個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務。四是支持在合作區內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參與內地證券市場投資。
在促進合作區移動支付便利化方面,有序擴大澳門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試點,研究允許合作區內市場主體以澳門元或人民幣支付,有序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作為小額支付使用。
風險預計意見不一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表示,深合區是我國金融創新的試驗場,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小額支付,對澳門居民無疑將更加便利,還可更好地探索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改革措施。在風險可控條件下,小範圍、小規模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積累經驗,降低使用外匯的風險。
暨南大學澳門研究學院院長葉農則有不同意見,表示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小額支付值得商榷,畢竟澳門元透過港元與美元掛鈎,中間存在巨大風險,變相允許美元在境內使用,有侵犯金融主權之嫌。
有利吸引投資項目
針對合作區現代金融產業發展總體目標,三十條提出,到二〇二五年電子圍網系統和跨境金融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合作區與澳門金融服務一體化初步實現,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金融環境初步形成,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現代金融產業集聚發展,在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投融資匯兌便利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等先行先試。
到二〇三五年,電子圍網系統和跨境金融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合作區與澳門金融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金融環境更加優化,現代金融產業進一步發展。將合作區打造成為我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示範區。
毛艷華表示,橫琴金融三十條出台,是更好地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重要體現。橫琴的主要定位是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澳門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新空間,更好地促進合作區與澳門市場一體化。現代金融對於產業發展,功能平台升級,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意義非凡。
“意見”的出台,也有利於更好地促進項目落地。深合區要加快實體經濟發展,吸引境內外投資。三十條在深合區率先落地,更能解決投資者的金融需求,使其獲得跨境金融的便利,促進金融資源更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