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融灣區 助打開前路
經濟結構單一是本澳的老大難問題,三年的新冠疫情進一步揭示問題的嚴重性。促進經濟適度多元、調整產業結構的願景提出多年,新四大產業亦不能一蹴而就,人才便是當中的關鍵。
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人才需要通過培養儲備。過去三年疫情,令不少本澳青年面對就業及擇業困難,尤令大學畢業的新鮮人未能獲得工作經驗。實習正是讓青年在就業前獲取工作經驗和探索自身職涯前路的最好方法。
勞工局聯手深合區民生事務局、金融發展局合辦的“澳門青年實習計劃”啟動,今年內推出六個專項實習,滿足澳門青年在不同行業領域的實習需求,打造澳青專屬的實習服務平台,培養更多優質人才以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澳門地方小、職業種類不多,有一定的局限性。“澳門青年實習計劃” 可讓澳門青年有機會進入內地尤其大灣區的名優企業學習,促進業務能力成長,拓寬就業發展空間;亦有助青年更深入地了解內地相關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開闊眼界,為未來創業、擇業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政府推動的實習計劃,亦會有針對性地讓澳青接觸本澳未來急需人才的領域,助打開前路。
實習可謂就業前的“最後一公里”。通過實習可以培養硬實力。職場不像學校,可以讓人慢慢學習,在實習中能否培養自身對工作的責任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十分重要。
實習可以培養軟實力。青年進入職場前要學習與同事和睦相處、與上司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團隊合作、換位思考,表現自己獨特見解,也接納他人另類的想法。再來就是情緒管理。職場不是學校,不再有教師、同學的包容,學習處理及消化負面情緒都需要培養,調整好工作心態。
青年通過實習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發掘興趣和啟發潛能,在正式踏入職場前及早裝備自己,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提升競爭力,為特區儲備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作出貢獻。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