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拜登抵華沙晤波總統
印專家:西方沉默不言自明
俄促美從烏撤軍
烏危機重創歐洲經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烏危機重創歐洲經濟

新華社記者 康 逸


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圖為德國的 輸氣管道。 (路透社)

    烏危機重創歐洲經濟

    烏克蘭危機升級一年來,歐洲經濟遭受多重衝擊,能源、產業、民生、環保等領域頻亮“紅燈”。分析人士認為,歐洲盲目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不僅安全利益被裹挾,經濟領域也遭到反噬。更令歐洲不滿的是,美國趁機大肆收割盤剝,獨留歐洲咽下苦果。

    美“吸血”產業倒退

    烏克蘭危機升級後,歐盟能源供應在多元化方面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整體上仍面臨成本高、變數多的緊張局面。與此同時,藉幫助歐盟擺脫對俄能源依賴之名,美國能源公司和貿易商在歐洲賺得盆滿缽滿。

    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真蒂洛尼日前表示,今年前五周,來自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僅佔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的百分之七點五左右,遠低於二○二一年百分之卅七的平均水平。海運液化天然氣所佔比重則從二○二一年的百分之二十增加到今年年初的百分之四十二,增長一倍多。

    大宗商品數據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數據顯示,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佔總進口量的百分之四十一,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一百五十四。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重新成為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其中歐盟從美國進口額增長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五,能源貿易增加和能源價格暴漲“功不可沒”。

    研究機構和專家分析指出,美國以過高價格向歐洲市場供氣,從地緣政治爭鬥中大肆漁利,靠烏克蘭危機大發橫財。

    近期,有消息人士爆料,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國軍方在總統拜登授意下所為。相關數據顯示,在“北溪”管道爆炸當月,美國對歐洲天然氣出口量已佔其天然氣總出口量的百分之七十,而歐洲天然氣均價是美國天然氣現貨價格的七倍多。有專家認為,美國和北約破壞“北溪”管道,是美國對其歐洲盟友展開的“經濟戰”。

    除了在能源領域“巧取”外,美國還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進一步“豪奪”,以高額補貼等激勵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和應用,這給歐洲國家造成產業外遷壓力。儘管歐盟方面一直爭取美方平衡歐洲企業利益,但並未取得實質性結果。

    比利時大型建築公司埃泰首席執行官伯納德·德爾沃表示,在歐洲能源成本飆升和美國保護主義立法的雙重作用下,整個歐洲正面臨“去工業化風險”。

    如果歐盟不着手干預,越來越多歐洲公司可能遷往美國,這種可能性“對歐洲來說非常危險”。

    制裁反噬民生困頓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盟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制裁措施,大幅減少對俄出口,但受制裁反噬效應影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通脹高企,企業遭受巨大損失,民眾實際工資嚴重縮水,購買力下降。

    一年來,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斷向消費者傳導。今年一月歐元區通脹率達百分之八點五,儘管較此前有所回落,仍遠高於歐洲央行設定的百分之二目標。

    同時,近期歐盟實施對俄石油產品限價和禁運,將導致國際市場油品特別是柴油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繼而抵消歐盟抑制通脹的努力。

    總體而言,歐洲價格上升壓力仍然較大,衡量潛在通脹趨勢的關鍵指標核心通脹率繼續上升。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時表示,高通脹對歐洲經濟各領域和民眾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低收入家庭。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坦言,由於烏克蘭危機仍在繼續,歐洲經濟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在整個歐盟,民眾和企業仍在經歷艱難時期。”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國家的這些舉措無法從根源上解決能源危機,提高歐洲能源獨立性。

    (布魯塞爾廿一日電)

    新華社記者 康  逸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