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路的虹霓
這個春節,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故地重遊,體驗新馬路變步行區的日與夜。攝影師航拍的精彩鏡頭,每重溫都心盪難平。眼前呈現的歷史性意象,端的有蘇軾登樓覽勝名句的氣勢:“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這兒沒有眉峰攢聚的山,也沒有玉潔明淨的瀑流,卻滿有興高采烈的人流,是真正的人山人海!
難以想像小城的交通樞紐瞬間萬頭攢動,沿東西方向交錯遊動的步行者,甩開窒礙,於全長六百多米的馬路中央悠閒漫步,仰望兩旁建築,抒發懷古幽情,也同時享受街頭吃喝玩樂。記憶中這是前所未有的權利(除卻遊行),澳門人珍而視之。即使打卡背景盡是人潮,倒也成了見證歷史的樂趣。
行進中,一串香噴噴的黃金雞蛋仔或火紅晶亮的冰糖草莓是補充能量之選,若加上手工咖啡或手搖茶一杯則更醒神。小屁孩關注的麵粉公仔,連爹娘的眼球也吸進去,於是爽快成交。文創精品檔前有女生在磨蹭,同行男友大抵要破慳囊了。美術工坊站着專注的愛好者,於年輕畫家是難能可貴的鼓勵和加持。藝遊點的歌舞和樂器表演將大笪地氣氛帶進高潮,尤其是看着其中的巴西軍鼓和肚皮舞,同是節拍強勁的舞動,前者雜耍功架好,翻筋斗和對拆娛樂性高;後者獨舞女郎姿態曼妙線條優美,柔軟的雙手配合扭動的肚皮,給觀眾極大的視覺享受。元宵夜燈火璀璨,帶來疫後重生的光彩。正要猜射某謎,驀然回首,那些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領獎去也……
自小生活在舊城中心,長大後工作地點與父親也同在新馬路這條主幹道上。經年走過的腳印,是馬路整長六百米的多少倍,我數不清。但那些年所見證的馬路兩旁招牌廣告的更替、商號及建築物的換代、周邊食肆的演進、鄰人的變遷,以及窄巷風月風情等,卻是深印腦海的。這兒是我根生之地,我輩的集體回憶,愛它的一磚一瓦、每個街口和路段。經歷過先繁華後頹唐的歲月,今復見新氣象,焉能不喜!
主道如潮湧,內街亦見流動,買肉乾、嘗碗仔翅、吃粥者排了長龍。經營肉乾店的同學稱:春假期間,店外人龍排了半條街,為保貨源供應故取消預訂,部分貨品還需限量出售哩。另有售工藝紀念品好友,疫情期間從長樓遷回中區,今趕上了這趟好車,滿心歡喜。我願作新時代饕餮,隨客流走進福隆,選中一間大眾點評必吃榜餐廳,嘆其招牌燒豬肋骨。這一吃居然刷出了新愛,Baby Back肉汁之美味,竟令我一周內回頭光顧了兩次。
兔年開了好局,然而會是曇花一現的幻景嗎?春節效應的延續,離不開專題振興的誠意和力度。比如進一步研探分齡分類引客、商品多元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等都是待努力課題。區內品牌,倘有潛力對象進場,可多用視頻短片加推,主題風格宜從人文情懷切入。因着新馬路的前世今生,太多故事可說,我期待關於它的微電影誕生。此外整治營商環境,修渠補道等硬件之優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縱橫走過新馬路,彷彿雨後虹霓乍現,太陽噴薄欲出,朝霞泛起,晨光中百業奮進蓄勢如虹。虹橋由澳門官、商、民合力構搭,清晰而明麗;後現之霓則更高、更寬、更遠……雙虹跨越,舊城中心勢將迎來新生!
雅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