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魚
認為罐頭應該是廉價的,窮人才會吃的食品,可能只是我記憶的誤區。
年少時飯桌上若只有罐頭下飯,又剛好有八卦的街坊串門,便會聽到:“噢,吃罐頭啊!”這一句在我聽起來夾雜着一點憐憫、些微挖苦的話,概括了“吃得這麼寒酸”的感情色彩。這些經歷的餘波,形成了我日後不喜歡與鄰居往來的後遺症。
從前有蜑家人穿街過巷賣一些批發剩下的漁獲,所以即便母親很忙,魚是我們的常食。當這些便宜的雜魚都欠奉的時候,飯桌上可能出現的魚罐頭分別是地捫牌茄汁沙甸魚、珠江橋牌豆豉鯪魚、老人牌辣沙甸魚。少時無知,今天看來,這些罐頭魚竟囊括了歐、亞、美三大洲的口味!
葡國出產的老人牌辣沙甸魚,可能是我見過的最瘦小的沙甸魚。上世紀它遠涉重洋來到澳門,雖然銷量一直穩定,說它是本地茶餐廳賣的即食麵和辣魚包的靈魂也不為過。然而多年以來它竟連香港市場也沒打開,直到約十年前旅客趨之若鶩,從此竄紅,並成為最受內地遊客青睞的伴手禮之一。
豆豉鯪魚從開罐即食的粗獷型食品,到成為搭配炒青菜的小家碧玉,不知經歷了哪位師傅的神級“煮意”。它的優點是經高溫炸過之後,使原本最讓食客害怕的魚骨頭也變得香脆,吃鯪魚容易鯁骨的缺點消失殆盡。多油多豆豉的特點,又使得它用來炒菜妙不可言,令人無法抗拒,是減肥的天敵。
說到美國地捫牌罐頭,澳門人一定不會陌生。可是它的出品茄汁沙甸魚,在我年少時一定是冷吃的味覺體驗中,毫無樂趣,肉質口感不鮮,所以排名最末。不料加熱後更不好吃。年前我曾經給過它翻身的機會,可惜還是乏善可陳。
我以為罐頭食品的發明是因為價廉,卻原來是為了一大筆獎金!
(罐頭之味 · 三)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