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訂調整機制減爭拗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昨討論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年內檢討最低工資金額,勞工事務局正收集法案生效首兩年的數據以編制報告,再提交社協討論。勞資雙方初步表態,勞方冀經濟向好,調升最低工資;資方則認為疫後復甦期間應維持不變。勞資意見不一,可以理解,問題是政府有責任加強溝通協調,平衡矛盾。
最低工資,是保障工人能以勞力換取足以生存的薪金,以保護勞工權益和維持合理生活水平的政策。本澳於一六年試行物管行業清潔及保安最低工資,及後於二○年全面實施最低工資。除家傭和殘疾人士外,全澳僱員法定最低時薪三十二元,最低日薪二百五十六元,最低月薪六千六百五十六元。最低工資法律自二○年十一月生效至今兩年多,一直未作檢討,換言之,最低工資已“凍薪”逾兩年。物管行業清潔保安最低工資自一九年調升至三十二元,至今已“凍薪”四年多。
勞方認為,經濟發展,通脹加劇,最低工資金額向上調整,有助低薪階層獲得最基本保障,維護勞動者尊嚴。香港已決定五月起法定最低工資由現行每小時三十七點五元調升至四十元,增幅為百分之六點七。澳門最低工資金額遠遠落後於香港水平,且長期未見檢討,“凍薪”多時,顯然難以實現最低工資“保障低收入人群、縮小貧富差距、保證社會公義和穩定”的制度初衷。
資方坦言,本澳正處疫後經濟復甦期,中小企經過三年疫情重創,風雨飄搖,近月防疫政策放開,旅客重臨,生意才稍有起色。況且經濟快速復甦,企業間搶人資搶人才,不少企業開出的薪酬條件遠超最低工資,亦未必請到人。中小企正為伴隨經濟復甦的成本急升、人資緊張、加租壓力等發愁,若再調升最低工資,恐引發情緒抵觸。認為政府政策須兼顧中小企的承受能力。
社會期望政府與勞資雙方加強溝通協調,秉持與時俱進、互諒互讓,實事求是檢討最低工資金額,更希望能制訂一套適用本澳、嚴格且科學的最低工資機制,減少調整時的爭拗和矛盾。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