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琴新街坊學校優先錄澳生
二常會:外僱原則可入工會
金光大道研納長跑賽路線
非高教私校會計帳目加強規範
食品殘留農藥限量品種擴規管
消福會受益人擴至文職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琴新街坊學校優先錄澳生



立法會昨日下午舉行口質大會

    “東區-2”教育用地處理裙樓校舍

    琴新街坊學校優先錄澳生

    【本報消息】議員何潤生口頭質詢粵澳教育合作問題;宋碧琪則口頭質詢教育資源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澳門學校在橫琴深合區辦學方面,“澳門新街坊”項目將配套一所以優先錄取澳門居民就讀為主的學校。

    她表示,特區政府持續與國家教育部、深合區民生事務局等相關部門商議辦學模式等事宜,探討興辦一所既符合內地規範、又具備澳門特色的學校,在滿足澳門居民子女就學需要的同時,盡可能豐富生源,發揮項目的示範作用。

    東2擬建八校舍

    歐陽瑜強調,政府一直關注非高等教育學校系統的整體發展,配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情況,與學校保持緊密溝通。“東區-2”教育用地以優先處理裙樓校舍,以及校園環境欠佳、且無法在原地或原區作改善的學校。目前,“東區-2”的B1、B2地段教育用地八個校舍、一個教育活動中心設施已開展設計工作,完成後將按規劃部門的時間表,有序推進興建校舍。為平衡學額需求和供應,保障適齡兒童入學權利,政府結合各所學校的規模、整體發展、校舍、招收學生對象、社區人口及學額需求等差異,持續監察各校不同教育階段的班級數據。

    穩定各班學生數

    基於近年出生人數的變化,本澳現時呈現幼兒教育學生人數下降、小學及中學學生人數上升的趨勢,教青局會按實際情況,制訂精準的非高等教育學額需求和供應規劃,善用現時每班學生設定在廿五至三十五人範圍內的彈性機制,將班級數量維持在較穩定的規模;並持續與學校溝通,協調訂定幼兒教育階段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方案。

    不論出生率如何變化,學校的教育質素和辦學特色,也會影響學校的收生情況;因此,教青局積極支持學校提升辦學水平,開展學校綜合評鑑、發展各類教育資源、開發“智慧校園”平台等,助力學校提升整體運作水平和競爭力。

    此外,在二○二三╱二○二四學年,本澳會增加一所國際學校,實施中、葡、英三語教育,未來會適度開設更多具備國際課程元素,及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學校,助力重點產業發展,促經濟適度多元。

    不影響教師就業

    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認為,當局應研究如何增加生源。歐陽瑜稱一直有研究及收集學生數據作出調控,令學校穩定發展。希望控制每年總班級數相若,不會影響大量教師就業的情況。

    她指出,近年本澳總體學生人數持續上升,預計二○二五、二○二六年達到高峰值,約八萬九千人,但二○二六、二○二七年開始會下降,到二○三二年會相當低,僅約八萬人。屆時,小班制廿五至三十五名學生的情況,會變成每班可能僅有廿五名學生,否則可能出現因為學生不足而“殺校”及教師失業情況。教青局長龔志明補充,小班制廿五至三十五名學生的設定恆之有效,有效維持教師團隊穩定,當局不期望班級數盲目膨脹,否則教師飯碗會出現問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