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團體:利琴澳社經融合發展
深港跨境直升機復航
粵建成148自然教育場館
東莞政協開幕澳委員建言
閩鄂澳生訪中銀認識現代金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2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粵建成148自然教育場館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溫室航拍


丹霞山博物館

    粵建成148自然教育場館

    【本報記者廣州八日電】走進大自然近年成為熱潮,粵港澳三地正構建粵港澳自然教育生態圈。廣東省林業局今日表示,截至去年底,廣東已建成一百四十八個自然教育場館(園區),基本完成“十四五”規劃前期階段目標任務。其中,全省有一百○七個自然教育場館(園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可為粵港澳三地青少年自然教育提供良好場所。

    逾百場館免費開放

    自然教育場館(園區)作為自然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是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展示自然教育資源的直接途徑。其建設形式多樣、類型豐富且不拘面積規模,包括自然教育中心、自然教育之家、自然展廳、自然博物館、科技展廳、自然社區、自然教育學校等面向社會公眾建立開放的自然教育場館(園區)。

    近年來,廣東省大力發展自然教育工作,建設一百個自然教育基地,推動各基地依託當地文化特色建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自然教育場館(園區),兼具多種功能和服務體驗優勢的自然教育場館也逐漸成為遊客們系統全面了解和學習自然知識的新場所。

    劃分自然教育佈局

    省林業局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東已逐漸形成以“珠三角自然創新示範區、沿海自然教育濕地特色帶、粵北自然教育森林體驗區”劃分的自然教育發展佈局。其中,珠三角地區以華南國家植物園和廣東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為代表的自然教育基地,通過創新的自然教育宣傳和傳播方式,以自然與科技相結合,建設特色自然教育場館。

    粵北地區則以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代表,充分利用森林自然資源,建設具有丹霞山地質地貌體驗的自然教育場館,開展觀察、探索、體驗、發現和創造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教育體驗活動。粵東西地區以廣東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沿海自然教育基地為例,充分利用海洋生態等資源特色,建設海洋生態體驗場館,弘揚海洋文化。

    二○二○年以來,隨着越來越多自然教育場館(園區)的建成開放,自然教育的形式也愈加豐富多彩,自然教育事業也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目前,廣東正大力推動省內自然教育場所體系建設,整合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等各類自然資源,有序開展自然教育場館(園區)建設,為全力打造高品質自然教育示範基地奠定基礎。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