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
澳廣視近來有一個探討本地房屋政策的節目,有受訪者說:“無恆產者無恆心”,指政府應該重視夾心階層年輕人的置業需求,為他們解決上樓難的問題,否則他們便沒有興趣留在本地發展了。這種說法明顯是將“無恆產者”理解為沒有房產的人。
“無恆產者無恆心”這句話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其中云:“民之為道者,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滕國是一個小國,孟子是在告訴這個小國諸侯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當代古漢語學者楊伯峻先生將這段話譯為:“有一定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準則。”所以,“無恆產”與“無房產”實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
戰國時代人口少土地多,誰能使到穩定民心,使到老百姓都願意留在自己的管轄區內生產和生活,即代表財政收入有了保證。而人口多,也代表了兵源充足,國家便會更安全。
其實“有恆產者”即有產業收入的說法,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因為吸引或留住人才,房產便宜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更重要的是,你在這個地方容不容易找到工作、賺錢機會大不大,以及社會治安好不好等等。不解決這些問題,單單靠房產便宜是留不住年輕人的。
距離東京約兩小時車程的奧多摩町,屬東京郊區,近年遷走的人很多,地方政府決定將空置的房子送出去,希望藉此增加常居人口,可惜人們都無動於衷,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寧願留在擠迫的東京。留在大城市原因雖多,但相信主因是在東京容易找到工作,這種狀況幾乎是所有繁華大都市都會遇到的。
樓價便宜以及容易找到工作的地方,相信就是人人嚮往的理想國了。它在哪裡?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