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相與良醫
當我還是年青時,每到醫務所求診,見到室中掛滿頌揚的牌匾,其中最常見的題辭是:“功同良相”。在疫情期間,闔澳醫護人員,不辭艱辛,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像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值得市民的敬佩。至於是否功同良相?容後分解。不過,醫生的囑咐,則上至總統,下及庶黎都要聽從,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如何才配“良相”這美譽?但從《史記》所載,有〈管晏列傳〉,則管仲,晏嬰者當之無愧矣。管仲既任政齊相,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惡好,故其稱曰:“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至於晏子,博文彊記,通於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親,不用則退耕於野,用則必不詘義。
作為良相,必然是除暴安良,善則褒之,惡則誅之。他有別於醫者就是這一點。夫醫者父母心,求診者姑勿論其為忠奸、善惡,都一視同仁,不過醫有分上下。然則如何界定孰者為上,孰者為下?讀辛稼軒《菩薩蠻》之〈贈張醫道服為別,且令饋河豚〉,有“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之語。原來能醫人者,只是下醫,能醫國者才是上醫,易言之,能醫國病者才配得上為良相。
上醫醫國,典出《國語 · 晉語八》:春秋時,晉平公病,秦景公派醫和(醫生)為他診治。醫和看了後知道平公的病是為女色所致,於是對景公說:“病治不好了,如果晉君不死,必然會失去諸侯各國的愛戴。”文子問:“醫人病的醫生也能醫國嗎?”醫和回答說:“高明的醫生能醫國,是為上醫,次一級只能醫人的,是為下醫。”《國語》說的只是一個譬喻,能醫國者不是醫生,而是政治家,甚至是革命勇士。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