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責任:做個有溫度的人
政府呼籲澳門居民要做好迎接旅客湧至的準備,當局會以每年四千萬遊客的最高紀錄作準備,來復甦經濟。經歷三年磨難,大家都在努力拼經濟,我們需要敞開雙臂迎八方客,需要付出的可能是公交運力超負荷、塞車、食肆漲價、休憩空間與遊客“分享”……這些都需要各自應對。李偉農談到“客似雲來不易,賓至如歸更難”,道出了一個旅遊城市的兩難局面。
如何讓遊客留宿多幾日,來多幾次,才是澳門可持續發展之路。最近妹妹去了一趟廣州,對廣州市民相當好評。在街上問路,人們不厭其煩詳細回答,有些更帶你走一段路。我想,這也正是我平日會做的動作。在還未有互聯網的日子,去歐洲旅行,你拿出一張地圖,東張西望地研究,總會有人走過來問你需要些什麼幫忙,然後指點你方向。旅行途中經常受惠於陌生人的指路,很自然地在自己的城市亦會主動幫助外來人。
一個城市能讓人留下好印象的,許多時不一定是它的美麗風光,而是這個城市的人有溫度。在倫敦搭地鐵,你吃力地提着行李拾級而下,會有男士走過來幫你的忙。最難忘是看歌劇找錯地點,已到開場時間,我拿着別的歌劇院門票入場,由守門員到帶位員,沒有一個人拒絕我進入,也無人告訴我去錯地點的真相,把我帶到座位上,欣賞了一齣也很著名的歌劇:我本來想去看《西貢小姐》,結果欣賞了《超級巨星耶穌基督》。倫敦,我肯定想再去。
人在旅遊區,我偶爾會主動問在查手機尋方向地點的年輕人想到哪裏,指點他們,順告可乘坐的公交路線。有幾次被人問去葡京如何走,問者是中年人,我不多事,指路就好;是年輕人會答多一句:“進去參觀一下就好,千萬不要賭。賭場之外,澳門還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