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設目標研恆常化
隨着中央一系列惠澳政策及通關逐步正常化,來澳旅客持續穩定增長,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假期入境旅客及酒店入住率均大幅上升,可見澳門仍是受世界各地旅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明日起內地旅行團來澳政策恢復,相信有助加速旅業復甦及經濟活力。
一片利好消息加持,藉着元宵節,備受好評的新馬路繼續“任我行”,儘管時有細雨,仍人山人海,大批居民及旅客到場“打卡”。新馬路罕見封街作步行區,配合盛事節慶效應,不論從現場的人氣,抑或網上的流量,所展現的熱鬧景象,“任我行”的創新試驗,算成功矣。但後續討論的應否恆常舉辦,甚至延伸至其他地區,便需要有更多的考量及目標設定。
首要討論的是“對象”。到底是居民還是旅客?若只是逢年過節封街,佈置成大型“打卡”空間、路演、攤位,於旅客而言,可以增加旅遊的體驗度;但相反,難以保住居民的新鮮感與回頭率,甚至可能因封路、改道等不便,引起反彈。
其次是“目標”。是一次性的催谷“打卡”人氣,抑或創造城市的價值?“任我行”帶動了新馬路的人氣,但對於旅客而言,新馬路一帶及周邊本來就在旅遊清單中,沒有“任我行”,也會在周邊行;對居民來說,更多是有了審視城市公共空間的機會。如何引領居民探索自身城市的魅力,發掘文化底蘊,並助推社區經濟,可讓“任我行”有更深更廣的意義,而非流於“打卡”佈景板。回歸到“對象”。希望服務的是居民?旅客?還是兩者兼之?
與大年初一至初三的“新馬路任我行”有別,昨起一連兩天的“任我行”增添元宵元素,包括增加花燈裝置及與上次不同的文創攤位,以及部分店舖如同善堂等擺設攤位,向公眾推廣中醫養生資訊;延長德成按展館開放時間等,期望藉此為遊人帶來不同的體驗元素,加深認識新馬路的歷史。從這一點,算是兼顧了居民與旅客的體驗。
當局有必要認真檢視及評估兩次“任我行”的反應及數據,思考因疫後旅遊方式轉變,平衡居民與旅客所需、經濟與生活所取的角度,讓本澳旅遊業有更優質的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