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寒還暖話南風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是李清照《聲聲慢》的名句。這幾天,我們這裏的氣溫竟升至攝氏二十度,卻與李詞說的“乍暖還寒”反方向,是“乍寒還暖”,大概這就是俗說的“回南”。《韓詩外傳》卷四說它是“南風”。猶記若干年前盛行“南風窗”一詞,不過今天有了空調,昔日標榜“冷氣開放”藉以招徠的字樣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踪。
《孔子家語 · 辯樂解》:傳說上古帝王舜彈着五絃琴,唱着《南風歌》。其詞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歌詞是說:和暖的南風啊,可以解老百姓的苦惱。及時的南風啊,可以使老百姓有個好收成。歌詞明顯希望天下太平,老百姓能過無憂無慮的生活。文章又說:“唯修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這是說:“正因為舜堯推行這種教化,所以突然興旺起來,其德澤像泉水一樣,一直流到了今天,王公大人經常提起他,沒有遺忘他。”此所謂:“雁過留聲,人死留名。”不過這是臭名還是美譽,始終決定於其本人。
文章又說:“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忽然)。”說到商紂,他喜歡北部邊陲的征戰之音,於是很快衰亡了,直到如今,王公大人還以他為鑑誡。而虞舜卻從一個普通百姓興旺發達起來,積累了功德,包含着和愛,最後成為天子;商紂也是一個“天子”,倒行逆施,終於亡國。所以說留於後世的名,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旁人是無法為他決定,只可用一句話說明:“咎由自取。”
我曾聽過有人說:“縱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本來他流芳抑或遺臭,都是他個人的事,不過他的遺臭,必然是老百姓要吃苦果。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