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0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角片羽)最後的“遺老”
(老陳尋味天下)過香港吃雲吞麵
(山谷小島通信舍)雨夜裡幽靈守護的光
(四方聽音)塔爾
(衆藝館)“演《原野》會失敗”
(時光迴輪)每年呼籲
(胭脂齋)頻 道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出外用餐文化
(筆雯集)年初八良辰吉日穀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海角片羽)最後的“遺老”

賀越明

最後的“遺老”

    新年到來前後,各地都有不少人在疫情中告別人世,無論是公眾知名還是不知名的,都令人悲哀。其中一位的訃聞出自親屬,而非任何單位,也無生平介紹和喪事安排,卻在微信間廣泛轉送和重複收到,發送的有復旦大學校友,也有上海的其他友人,還有外地的一些朋友和熟人,顯見其知名度之高。這位便是朱永嘉先生,一月五日病逝,享年九十二歲。與一般的知名人士不同,他並不擁有高級職稱和行政級別,曾有的官職又不宜羅列,當然也無或實或虛的各種“諡號”。但作為最後的“遺老”,他的離世,宣告文化大革命的標杆性人物悉歸道山。

    “文革”大戲逾時十年,各式人物粉墨登場,落力表演。朱永嘉並非主角,連重要配角也算不上,卻在跑龍套中出彩而廣為人知。一九六五年姚文元受命撰文批判歷史劇《海瑞罷官》,這位研究明史的大學教師協助搜集史料,翌年隨市委寫作班子扯旗造反,進而主掌文教事務,官至市革命委員會常委,有個如今看來不倫不類的頭銜:市委寫作組組長,策劃辦刊物,出題寫文章,不時“攪得周天寒徹”,遙領全國風氣之先,及至一九七六年十月某日京城拘捕江青等人,他在滬市應變會上斗膽呼籲武力抗爭,像巴黎公社打個三五天也好,結果如期率團訪日歸來下飛機即被捕,付出坐牢十二年的代價。不同於那些各領風騷三五年的角色,他是這齣政治大戲從序幕到尾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因上中學時常讀《朝霞》、《學習與批判》等期刊,“青年自學叢書”的語史地數理化等冊,又是高考前和同學温習的輔助教材,而這些均為朱永嘉麾下寫作組編撰的出版物,我有心見識這位知名人士。五六年前一個夏日的下午,我經老同事引薦,到復旦教工第一宿舍造訪。他在堆滿書籍的小房間熱情接待,有問必答。出獄後,他每月領取有限的生活費,主要靠給台灣三民書局點校、註釋《春秋繁露》等古籍,增加經濟收入,還在香港出版有關“文革”事件的口述史著。他說:“我也要吃飯、看病呀!”這話從他嘴裏說出,聽着不能不有所感慨和同情。

    前年春節前,我由老同事陪同上門贈書,是文化公所出版的拙著《史霧人影:你或許不知道的人與事》,其中一文記述“青年自學叢書”出版內情,是從檔案發掘而與他直接有關的史事。在那個不尊重知識的年代,他想到千萬青年下鄉務農應該有書可讀,顯露其內心有良知和善願存焉!那天,他興致很高地介紹在內地已經和將要出版的史學著作,還展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一紙公函,說明他享有公民權以及著述發表、出版的權利。看得出來,當時他的心情是舒暢的。但他年事已高,病痛纏身,不良於行而要依賴輪椅了。

    這位左翼理想主義者的人生高光期,正與禍國殃民的“文革”相始終,故在大戲落幕後被逐出教門,沒有資格去見馬克思了。嗚呼!

    賀越明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