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5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醫食療調理新冠後遺症
安慰及陪伴
“陽”後皮膚出疹怎麼辦?
坐按摩椅時間不宜太久
鏡湖醫院二月醫學常識講座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月2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安慰及陪伴

德 蘭


    安慰及陪伴

    今天是年初七,傳統上我們會慶祝人日。雖然還是新春正月,適宜分享歡慶,但因應實際的需求,還是選擇與讀者分享如何安慰及陪伴喪親的親友。

    在眾多旅客湧入,市面一片熱鬧氣氛的背後,不容否認自去年底起,有大量居民染疫,直接及間接造成本澳病死人數急速上升,這對於不少經歷喪親的家庭而言,在團圓歡慶的節日中,卻唯獨少了摯愛的親人,使得過年的感受很矛盾。內心除了悲傷,因着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患病的過程及治療的情境,是否已完成喪禮或是還在排期等待,難免有更多內心的糾結、疑惑,甚至自責及憤怒。

    人人皆有惻隱之心,我們都有關懷他人的傾向,希望能安撫在痛苦中的人們,幫助他們走出傷痛。然而,我們必需清楚的意識到,失去親人的悲傷不可能因着幾句鼓勵的話而消失,所以我們不需要期望自己能做什麼事來改變對方的心情,甚至能讓對方感激你的意見。“安慰”其實是與痛苦的人建立聯繫,聯繫的方式往往是通過肢體的接觸,例如擁抱、拍背,加上關懷的言語去陪伴及認真聆聽處於困境中的人,這樣能使他們痛苦的情緒得到緩和或治癒。

    關於悲傷的研究,普遍我們會採用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庫伯樂 · 羅斯(Kubler-Ross)提出的“悲傷五階段”,他指出當人經歷重大悲傷或災難,如喪親、失戀、天災,一般人的悲傷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否認:不相信親人已離去;憤怒:對政策、措施或某些人表達不滿;討價還價:內疚及自責,懷疑是否多做些什麼就能改變現況;沮喪:深深地感到悲傷,無能為力;最後是接受:但接受不代表已沒有難過的情緒,只是承認不能改變事實,願意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這五階段有時不一定順序發生,每個階段的長短也因人或因事而異,甚至會反覆。但一般人能在三個月到半年走到接受的階段,並真正回復日常生活。當我們認識“悲傷五階段”,明白一個人感到悲傷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也比較容易能懷有謙遜的心態陪伴,而不會當對方出現憤怒時,企圖去解釋政策或措施。也不會當對方感到自責的時候,就建議他不要胡思亂想,甚至要求他現在就開始做什麼來避免遺憾。

    陪伴的真正用意是讓人不會感到孤單,讓人明白情緒是被容許及被接納。這樣講或許很抽象,但什麼不是陪伴,或怎麼做不會讓人感到被接納卻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驗。例如給予意見:建議對方要怎麼安排生活;給予指導:訓勉對方應盡快放下悲傷重回生活;放馬後炮:指責當初沒做好什麼事情;過多的自我分享:不斷分享自己的經驗以顯示自己能理解對方的感受。以上都是錯誤的例子,各位要避免。

    無論我們的身份是喪親的家庭成員或陪伴者,都要嘗試去理解及接納。對不少家庭而言,這一段經歷實在來得很突然和措手不及,面對過年所產生巨大的反差情緒,任何人就算表面看來沒有事並投入工作,但內心難免會難以接受及萬般糾結。

    德  蘭

    澳門心理學會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