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丘陵淺山森林為主體
粵推建灣區外圍生態屏障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和省發改委近日聯合印發《廣東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二○二一至二○三五年)》,明確提出將全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佈局於以南嶺山地為核心的南嶺生態屏障,以丘陵淺山、森林為主體的大灣區外圍丘陵淺山生態屏障。
規劃回顧廣東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時指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廣東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形成。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一千三百六十一個,其中自然保護區三百七十七個、自然公園九百八十四個,是全國自然保護地建立最早、數量最多的省份。珠三角地區基本建成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廣東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持續改善,濕地保護率達百分之五十點二七。建成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五個,國家級海洋公園六個,保護區數量居全國前列。
“規劃”指出,實施“雙區”建設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個重大平台建設等重大戰略,賦予廣東率先建設生態文明、築牢南方丘陵山地帶和海岸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歷史使命,為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供戰略保障。
建南嶺生態屏障
為此,提出將全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佈局於以南嶺山地為核心的南嶺生態屏障,以丘陵淺山、森林為主體的粵港澳大灣區外圍丘陵淺山生態屏障,以河口、海灣、濱海濕地、海島為主體的藍色海岸帶,以及東江、西江、北江、韓江、鑒江幹流和珠江三角洲網河區等重點流域生態功能區。
涉十二地市山體
其中,大灣區外圍丘陵淺山生態屏障主要涉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肇慶、清遠、雲浮等十二個地市,包括南昆山——羅浮山、蓮花山南段、鼎湖山、天露山、三桂山——筆架山等大灣區山體屏障,以及白雲山——帽峰山、大嶺山——梧桐山——清林徑——象頭山——白雲嶂、皂幕山、古兜山——黃楊山——五桂山等城市群內部重要山體。本區域是保障大灣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也是支撐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生態戰略區。
本區域是城市鳥類和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突出,是大灣區重要水源地。不過受城市群高強度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生態系統受干擾及受損情況較為突出,生態空間破碎化,生態空間連通性和功能完整性受到影響。生物多樣性下降明顯,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受損嚴重。
因此,未來重點任務將是加強珠三角地區周邊山地、丘陵及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打造結構優、功能強、碳匯高的地帶性森林群落,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強化水源涵養與水資源安全保障,加強東江上游和重要水源地的水土流失防治,修復和建設公益林,推進高質量水源林建設。
積極修復城市群內部山體,打通生態廊道,有機連接水域、綠地、濕地、森林等重要生態斑塊,串聯形成城鄉複合生態網絡。加強城市群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模式。積極探索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與旅遊、康養、種養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方春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