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委員聚焦滬澳科創金融合作
【本報特約記者謝震霖上海十二日電】政協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十日開幕,剛好是港澳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後兩天,不少澳區政協新老委員排出檔期準時參會,為履職建真言謀良策。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馬志遠談及疫情三年來,只能“雲履職”。今年重點關注通關以後,如何促進滬澳交流,尤其是推進兩地金融、科技、旅遊、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他將與其他委員一起發揮聯通國際的優勢及各自專業所長,助力滬澳經濟社會發展。
長三角灣區科創合作
新晉委員余成斌認為,香港與河套及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逐步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條科技創新走廊”的兩個創新極點,正扎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框架體系建設,致力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集群,均為滬港澳、長三角及大灣區的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的合作帶來很大機遇。
他列舉澳門在積體電路細分領域高端類比晶片設計,在學術科研及產業應用研發都有近三十年的基礎,不少領域全球領先。如何能創造滬澳琴“政產學研用”的區域協同創新平台,構建利益分享,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推動科學工程和科技資訊資源等開放共用機制是個很好的合作課題。認為利用澳門開放的國際資源,加強上海與澳門橫琴的人才政策聯動結合與互補,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在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發揮優勢,非常有利於實現人才資源分享效益最大化,支撐區域協同科技創新合作。
放大進博會帶動效應
委員蘇香玫提出持續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服務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指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本土企業和進博會參展商合資合作的意向和便利度有待提升等。她建議要推動更多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不斷提升上海技術和產業連結度。發揮上海金融、保險、諮詢等專業服務優勢;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打造成貿易性機構集聚區;依託進博會平台深化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