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交通樞紐爛路與質量無關
工程師料底層過薄致磨損
【本報消息】對於媽閣交通樞紐地庫車道的破損,資深工程師李熙爗初步認為屬個別個案,與質量無關,估計或涉採用不常用的路面磨損層物料設計而引發問題。
樞紐底層設計特別
李熙爗曾到現場視察,他表示,初步估計媽閣交通樞紐地庫車道採用了約3mm厚的環氧樹脂(epoxy)、黏合劑礦沙(一般稱金鋼沙)作為塗漆面和採用約3mm水泥砂漿(cement mortar)之類的物料,用作塗漆面與混凝土石屎結構層之間的基層或黏結層。但這種設計常用於行人天橋路面和個別停車場,澳門少用水泥砂漿做底層,“澳門過往的路面設計似乎未見過在環氧樹脂黏合劑礦沙塗漆面之下採用水泥沙漿層作為底層。”
他形容這樣的底層設計較特別,底層要用作轉移交通荷載到混凝土結構,所以設計時要考慮一定的高強度、韌性要求及厚度。但3mm的厚度基本上無可能轉移一般車輛的重量,何況是大型巴士。
而且,根據傳媒的相片和事後現場情況,打挖出來的水泥砂漿物料十分破碎,混凝土水泥結構路面十分“乾淨”。初步顯示媽閣交通樞紐地庫車道的水泥砂漿強度和韌性低,黏性也疑不足。如果沒有這層水泥砂漿,則巴士的重量可由較有彈性和韌性的塗漆磨損層轉移到混凝土結構層,設計效果也較高。
物料特性設計不合
李熙爗表示,澳門工程或道路的材料施工前後,均需經第三方抽查及檢測,工序也要經過監理工程師審核才能進行,“一般要過好多關“。初步估計今次屬個別事件,與工序、質量管理無直接關係,主要是因為磨損層和水泥沙漿層物料特性和設計不脗合。
他指出,在居民、工程建築業界和政府努力下,近年道路質量尤其瀝青路面,不論從設計、施工、監理及政策角度,均有改善,社會有目共睹。期望政府公佈是次事故原因的報告,以便業界進一步分析。